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楚雄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楚雄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0073号建议的答复
楚发改函〔2025〕31号

 

王为周等11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联合玉溪市加快推进绿汁江流域综合开发的建议》(第0073号)交我们办理,经综合州生态环境局、州水务局、州农业农村局协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在接到建议后,楚雄州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并组织委内科室开展研究,同时函请相关协办单位提供办理意见,立足现有国家政策与职能职责,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及支持方向,与你们沟通办理意见并取得同意。

二、关于建议中反映的问题

我们经研究认为,你们提出的建议在政策上符合全州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在具体建议上指向明确,原则上予以采纳。

三、关于对建议内容的逐条答复

一是关于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我们的办理意见是:目前我们依托滇中一体化的推进,初步与玉溪市开展了对接,下步我们将争取协同建立绿汁江流域协调合作发展战略机制,组建两市州绿汁江流域综合开发工作组,实施高层定期互访和召开协调会议机制,特别是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和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共同制定和实施适合绿汁江流域协调合作的税收分成和经济指标统计办法,根据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和分配节能减排目标。二是关于建议加强政策制定保障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绿汁江流域是我州发展现代农业最有潜力且最有优势的区域之一,我们将探索从以政府投资基金出资,在设立产业母基金的基础上,设立高原特色农业子基金,结合双柏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尽最大力量的倾斜推动双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产业竞争力。在土地利用方面,我们将加大对双柏省级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工作指导,力争通过州内园区协同招商引入一批落地双柏的产业项目,提升土地收益。在严守城镇开发边界红线和耕地红线的原则上,充分指导整合乡村振兴、沪滇协作资金,以流转土地发展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引导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捆绑形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持续增加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资产性收入。在人才引进方面,我们将依托“兴楚英才”行动的推进,采取分级分类分需的人才引进方式,主动对接热作农业产业方面的企业和研究机构,探索搭建特色产业发展平台,建立柔性引才机制,最大可能的吸引人才助力区域发展。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交通设施方面,目前玉楚高速、彩石咢公路、双新公路和河门口至三江口段、绿汁江沿江公路长田至河门口段建成通车,连接玉溪、楚雄的交通路网不断健全,楚雄州与玉溪市共同核准的2条总投资1.8亿元的220千伏光伏项目送出线性工程建成投运,从双柏县23万千瓦清香树、10.6万千瓦石头光伏电站送至玉溪水城变电站,下步工作中,交通设施方面我们将积极争取会同玉溪市共同向省级相关部门争取将永金高速(双柏至元江段),中老铁路楚雄联络线(楚雄至玉溪段)项目纳入省级“十五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项目。在电力基础设施方面,共同积极争取“十四五”后续新能源资源开发项目,促进绿色能源资源得到有序开发。水利方面,我们将争取协同玉溪市共同推进楚雄绿汁江和玉溪易峨新两件大型灌区前期工作,规划项目建设方案中,尽量做到灌区水系应连尽连、能通则通,联动实施项目建设,携手打造“旱能灌、涝能排、引得来、蓄得住、管得好、效益高”的同一流域不同行政区域的现代化示范灌区。四是加强产业发展规划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我们将对接玉溪市共同开展对《楚雄州绿汁江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开发总体规划(2018—2030年)》《玉溪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规划(2016—2030年)》等规划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力争共同委托一家规划编制专业机构,研究编制《玉溪、楚雄绿汁江流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并争取上升为省级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性开发规划,形成两州市合作共推,共建共享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在正在编制的“十五五”产业发展规划中,我们将充分考虑发挥绿汁江流域区内气候、光热、土地、生态、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优势等资源优势,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打造滇中最美风景道和旅游经济带。五是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绿汁江流域目前671.82万亩林地全部纳入天保工程森林管护范围,生态系统在不断持续稳定,以绿孔雀为主的极小种群物种保护成效不断凸显,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目前,《绿汁江整河流域治理方案》已通过省水利厅和珠江水利委员会的审核,上报水利部。下步我们将争取协同玉溪市共同规划编制绿汁江整河流域治理项目,共同向国家和省争取水利基础设施重大建设项目,实现绿汁江治理从“分段治理”走向“全域治理”。同时落实好《楚雄州—玉溪市绿汁江流域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建立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治理机制,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共同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违法查处工作,共同打造全省跨行政区河长制合作共治标杆的目标。

感谢你们对州发展改革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5年5月30日

(联系人及电话:张云徽,0878—336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