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楚雄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州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1020361号提案的答复
楚发改函〔2023〕82号


李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积极布局发展楚雄州新能源电池产业推动延链补链强链”的提案,已交我委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十四五”以来,楚雄州深入贯彻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我州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围绕打造绿色硅光伏全产业链,加快推进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大抓产业培育。通过积极发展,精准发力,姚安远信新能源公司年产2GWh锂电池储能装备制造项目竣工投产,深圳致信博衍公司年产2GWh锂电池项目开工建设,四川德胜集团全钒液流共享储能项目已与禄丰市政府签约,林源电力(南京)有限公司、蜂巢智储(常州)科技有限公司已与牟定县签订电池项目建设合作协议,楚雄高新区年产1GWh锂离子电池系统、南华县年产6万吨纳米球形磷酸铁锂前驱体及磷酸铁锂等项目正在积极洽谈,我州在新能源电池产业培育上取得初步成效。

(二)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姚安远信新能源公司年产2GWh锂电池储能装备制造项目于2022年2月签约落地,仅用4个月就建成投产,成为云南省首个锂电池储能装备制造投产项目。2022年,姚安远信完成产值1.6亿元,预计2023年完成产值5亿元。总投资约15亿元的深圳致信博衍年产2GWh锂电池项目于2022年8月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建成投产。投产的新能源项目将成为支撑我州工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三)加强统筹协调。按照《楚雄州贯彻落实云南省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专班推进工作机制作用,协调解决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和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开展跟踪问效。州级各部门、各县市进一步提高认识,细化工作措施,加强协作配合,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难点堵点。

(四)强化要素保障。强化土地、水、电、能耗指标等要素保障,构建全链条、集群式、专业化配套保障体系。充分利用电力市场化交易等多种措施,多渠道降低产业链企业用电成本,促进水电、风电、光伏与新能源电池产业一体化发展。

(五)加大招商引资。持续开展“一把手”招商,鼓励省内外资金加强对新能源电池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投资,积极与阳光电源、国轩高科等行业头部企业开展招商洽谈,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大力引进产业链前端和后端企业入驻,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

二、下步主要工作措施

充分利用州内矿产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各县市错位发展、协同互补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制造基地。加快国内知名企业在我州布局,中长期重点围绕“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扩规模、延链条、拓应用,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围绕全州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2024年产值突破100亿元的目标,最终实现全州电池产业“全链条、矩阵式、集群化”发展。

(一)建链补链,打造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积极引导磷酸铁锂、磷酸锰锂等正极材料生产企业落地,推动石墨等负极材料、电池集流体等生产供应和配套能力,发展电解液、隔膜等。支持引进铝塑膜、电池结构件、补锂剂等电池细分领域材(辅)料生产项目,推进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项目建设。

(二)优化布局,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发展正极材料,发挥州内磷化工优势,重点打造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负极材料,依托电池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培育打造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集群。发展隔膜材料,引进布局新能源电池隔膜项目。发展电解液,依托州内重点磷化工和煤化工企业,积极引进电解质锂盐、有机溶剂、添加剂等电解液基础材料生产和制备项目。发展铜箔、铝箔和铝塑膜,鼓励州内有关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研发生产电池用铝箔、铝塑膜。发展电芯和电池,依托新能源汽车强劲的市场需求和储能市场的巨大空间,匹配动力电池场景应用和需求。

(三)强化要素保障,加快项目建设。加强资源统筹,对新建新能源电池产业项目规划新增建设用地、用能指标不足等问题,采取“一事一议”等灵活措施,优先保障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需求。加快完善新能源电池产业园或聚集区配套基础设施,强化污染防治、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等能力建设。强化人才保障,加快集聚新能源电池领域核心人才。强化资金保障,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2023年6月28日

联系人及电话:张 强 0878-336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