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楚雄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滇中城市经济圈楚(雄)南(华)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2014—2030)

引 言

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等宏观背景下,为实现地区高效开发开放、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整体目标,云南省人民政府编制并报请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土部、住建部、商务部联合批准实施《滇中产业聚集区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0)》。同时,为发挥滇中地区龙头带动作用,编制实施了《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2014—2020)》。在滇中产业聚集区规划中,将楚雄列为“八组团”之一;在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中,将楚雄定位为西部增长极。为切实承担起向东融入、向西辐射的发展重要职能,楚雄州委、州政府于2013年提出打造“楚南经济带”的发展思路,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滇中城市经济圈楚(雄)南(华)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楚南经济带作为楚雄州经济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将承担引领、统筹地区各类生产资源要素集聚与整合的关键作用。规划以践行新型城镇化及城乡统筹发展理念,在充分解读区域整体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对经济带自身发展进行规划统筹,并结合楚雄州重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确定楚南路沿线用地功能及空间布局,最终实现经济带由“交通节点”向“经济节点”的转变。

规划确定“楚南经济带”范围为:楚南一级公路沿线楚雄市鹿城镇、苍岭镇、东瓜镇、紫溪镇、吕合镇以及南华县龙川镇、沙桥镇的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约2225平方公里。同时,将楚南一级公路沿线平均1—2公里作为用地规划的编制范围,总规模约100平方公里。本次规划年限为2014—2030年。

本规划是推进楚南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城镇发展、生态保护的依据,同时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必须遵循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基础条件

一、区位交通

楚南经济带位于楚雄州域中部,东邻禄丰县,南接双柏县,西连大理市,北毗牟定县,是全州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其中楚雄市作为州府驻地东距昆明165公里,西距大理215公里,北至攀枝花257公里,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称。经济带内各类交通设施较为完善,成昆铁路、广大铁路、昆楚—楚大高速公路、320国道构成经济带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另有4条南北方向的省道与周边地区相连,形成了多级衔接的交通网络体系。

二、自然资源

(一)自然生态资源丰富

楚南经济带地处云贵高原,整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夏季多雨。整体分属于金沙江流域与红河流域,主要河流为龙川江、紫甸河、西静河、马龙河与白衣河等。森林覆盖率高,约占总面积的65%,境内生态物种丰富,共有自然保护区3处,分别为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三峰山州级自然保护区及西山州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为28628公顷。

(二)各类资源要素富集

楚南经济带属于云南省太阳能资源较佳开发区,太阳辐射能量较高,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条件好。同时其地处云南省较为重要的风带,风能资源丰富,风能资源可开发利用价值较大。楚南经济带内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煤炭种类齐全,尤以吕合煤田的煤炭资源储量最大。中缅油气管道、云南成品油管道均穿越本区域,并在苍岭镇设有天然气分输站,同时具有较充足的外部能源资源保障。

三、经济基础

(一)全州经济龙头

2013年,经济带的GDP占全州GDP比重达4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州67.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州34.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州4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州49.6%,是楚雄州经济发展的龙头。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经济带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6.3∶40.6∶33.1调整到2013年的13.0∶52.7∶34.3,二三产比重不断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楚南经济带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逐渐形成以烟草、冶金化工、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资源型产业。2013年,烟草制品业、冶金化工业、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共实现增加值125.19亿元,增长10.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9.5%。其中:烟草制品业实现增加值70.8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4.6%;冶金化工业实现增加值51.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2.8%;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4%。

(三)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业发展较快

楚南经济带服务业发展迅速,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5.9亿元,增长10.8%,占全州GDP的34.3%。其中商贸物流成为第一支柱产业,增速迅猛,批发零售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5%;交通、仓储和邮电通信占10%,增长20.3%。依托独特旅游资源。楚南经济带文化旅游业发展潜力较大,文化旅游业呈加快发展态势,2013年,接待国内游客67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8亿元,分别增长15.3%和12.6%。

(四)农产品特色优势突出

南华是中国野生菌王国,2013年全州共采集野生菌1.93万吨,其中,松茸723吨,野生菌产量约占云南省的1/5,松茸产量约占云南省的2/5、世界松茸产量的1/5,块菌产量约占全省的1/2。核桃产业稳步发展,总产量达1.29万吨,占全州35.2%,以天然优质核桃为原料开发的系列饮品市场不断扩大。魔芋种植加工规模不断扩大。畜牧业呈加快发展之势,肉类总产量达9.9万吨,占全州24.4%。

四、城镇基础

经济带包含楚雄市城区(鹿城、东瓜)、吕合、紫溪、苍岭和南华县龙川、沙桥等7个乡镇,2013年户籍人口42.5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75万人,城镇人口35.04万人。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常住人口48.33万人,户籍人口38.72万人,净流入9.61万人。2013年楚雄、南华两市县常住人口合计83.59万人,户籍人口合计75.77万人,城镇人口合计42.74万人,楚雄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0.38%,南华县城镇化水平达到28.25%。其中楚雄市以外来人口吸纳为主,流入地区既包括中心城区也包括周边乡镇,南华则更多体现为县域范围内的城乡格局变动。

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与优势

(一)“一带一路”等对外开放战略进一步深化推进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点正经历由沿海开放向内陆沿边开放的转变。党中央站在全局的高度作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战略布局,同时加快推进两头开放的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构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塑造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优势。新战略与新策略的相继提出,为云南今后的对外开放战略指明了方向与建设重点,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思路。同时五部委联合批准的《滇中产业聚集区总体规划(2014—2020)》中,明确将楚雄作为是滇中城镇群的区域次中心、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和产业聚集区。随着楚南一级公路的建成,楚南经济带作为滇中城市群连接滇西、滇西北、滇南、滇中南的节点以及全省对外经济通道枢纽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势必迎来对外开放与合作的发展新机遇。

(二)自身区位及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

经济带位于昆明一小时经济辐射圈内,在建的成昆高铁永广段、广大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将进一步提升楚雄作为滇中西部门户枢纽的地位。滇中产业聚集区综合交通规划明确提出昆楚大高速公路扩容改造、昆楚城际铁路等重要区域通道的建设规划。同时根据2020年全国民用机场规划布局及云南省“十二五”机场建设规划,楚雄机场列为云南省内支线机场建设之一。综合对比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等拥有数量,经济带较大理、临沧、玉溪、普洱、攀枝花等地区交通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随着区域交通网络的建设实施,将为经济带商贸物流等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更为良好的交通运输支撑条件。

(三)土地与空间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已明确提出滇中地区为国家级集中连片重点开发区域,作为全省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打造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其中楚雄市北部平坝地区及南华县楚南路沿线乡镇均在上述范围之内,是楚雄全州集中建设的重点与核心。同时经济带内可利用开发的低丘缓坡地区比楚雄其它地区较多,与现状城镇空间关系较好,更易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其中坡度在8—25度之间的低丘缓坡山地约占整体用地的28%,有利于建设空间拓展与产业聚集发展。

二、问题与挑战

(一)地区发展动力不足

具备对外枢纽节点区位优势,但整体经济外向度不高,外生动力不足。2013年楚雄州进出口总额2.41亿美元,占GDP的0.9%,进出口贸易额居滇中城市群主要城市末位。同时,经济带内仍以内生企业为主,经济外贸外向度低,其出口对GDP的拉动贡献率仅为0.05%。资源型产业比重高,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导致其自身发展动力亦不足。烟草“一产独大”的格局未能得到根本改变,而资源类产业占工业增加值80%以上。产业链较短及自身的规模空间有限,造成地区对外来人口的吸引能力不足。

(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不足

楚雄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弱,综合服务功能结构单一,服务能力不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完善。而自身腹地被周边中心城市分割,武定、禄丰和元谋越来越受昆明的辐射影响,永仁和大姚则受攀枝花影响明显。同时,缺少对全州优势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楚雄州旅游、生物、矿产等资源丰富,但是总体上开发利用率不高。

(三)空间规划统筹不足

受山地基本条件制约,现状城镇建设用地较为分散,空间组织效率低。各功能片区间空间距离相对较远且交通设施配套不完善,尚未形成密切的经济及功能联系。各工业园区存在空间“小、散、远”等问题,且产业发展趋同、竞争无序等现象严重。一些产业布局发展与青山嘴水库水源保护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冲突。同时,城镇建设中对特色山水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人文特色体现不足。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