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楚雄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楚雄彝族自治州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9年2月17日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楚雄彝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州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楚雄彝族自治州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会议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州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州各级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州委“1133”战略,按照州委九届三次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执行第十二届州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围绕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着力建设“中国彝乡·滇中翡翠·红火楚雄”,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各项计划目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据统计,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24.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下同)10.2%;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5.6%;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6.69亿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8.88亿元,增长12.1%;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56.98亿元,增长44.9%;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4154元和10988元,分别增长7.9%和9.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5.3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省下达目标。

(一)稳增长各项措施全面落实,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压实工作责任。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和州级各部门,进一步压实了责任,层层传导了压力。二是打出稳增长系列“组合拳”。多措并举稳政策稳预期,制定实施州稳增长31条、“五大攻坚工程”“十大专项行动”、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双过半”等40余个稳增长措施,按照“六稳”工作要求,狠抓政策配套衔接和落细落实。三是顶住经济下行压力。针对二三季度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州政府迅速采取扎实有力的应对措施,建立完善经济运行“五个主题”制度指挥调度机制,组织有针对性的指挥调度20余次,并深入到10县市开展“一对一”会商研判分析;深入落实“五个一”“四挂钩”“四个服务团队”“三进企业”活动等制度性安排,强化经济监测预警,准确把握经济形势趋势变化,发出预警通报10期,全力将经济运行扭转到回升增长轨道,顺利实现了“大收官”目标。四是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在多年打基础、培产业、调结构、强动能、促转型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围绕“十马竞奔”工作目标,着力盘存促增、补短板、强弱项,全州经济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7.7:40.7:41.6。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经济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以“破”“立”“降”为重点,着力减少无效供给,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市场活力持续增强。一是“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煤炭钢铁去产能成果得到巩固,打击和取缔“地条钢”工作稳步推进;销售商品房344.54万平方米,商品房去化周期控制在12个月以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杠杆率稳定在控制线以内,新增各类融资146.22亿元;累计为实体经济减负29.6亿元;教育卫生等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民生支出209.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9%。二是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净增1.71万户,总数达15.43万户,其中:企业3.54万户,个体工商户11.49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0.4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26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法人企业达570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171户,房地产项目单位172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25户。三是质量强州战略深入实施。新增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县)1个,发布地方标准2项;2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和1个质量强县示范县建设加快推进,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通过考核验收。新增注册商标1131件,有效注册商标累计达6198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件,地理标志商标19件。

(三)“三张牌”打造迈出新步伐,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围绕建设30个民族自治州现代产业体系高地目标,着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10大产业实现增加值668.8亿元,占GDP比重达65.3%。一是打造“绿色能源牌”有新突破。楚雄隆基10GW单晶硅一期建成投产,二期全面启动。绿色能源项目累计装机达240.3万千瓦。新材料与绿色能源产业实现增加值21.7亿元,增长12.5%。二是打造“绿色食品牌”有新进展。建成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83.17万亩,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24个;新增“三品一标”认证90个,累计达489个;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72户。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03亿元,增长7.4%。三是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有新亮点。“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并实现与省同步高质量上线,全年接待游客4454.7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52.2亿元;旅游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3.5亿元,增长15.3%。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55.5亿元,增长18.4%。楚雄市成功创建为“中国森林养生基地”。四是工业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实施工业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攻坚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其中非烟工业增加值增长20.3%;投入工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2720万元,完成园区主营业务收入1028.5亿元;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281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1.7%,占GDP比重达46.5%。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11.6亿元,增长137.6%。五是服务业向高效优质发展迈进。实施服务经济倍增计划,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25.96亿元,增长7%,占GDP比重达41.6%。

(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取得新进展。围绕打造全国民族特色创新创业高地目标,着力推进创新型楚雄建设,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0.66%,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3%。入选国家“三区”科技人才50人,“云南省科技特派员”认定132人。二是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主体培育取得积极进展。楚雄经济开发区、大姚工业园区分别成功升格为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双柏县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牟定县被认定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大姚县被认定为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2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户。三是科技发明及转化成果丰硕。新获省科学技术奖4项,专利授权811件,发明专利有效量达302件,云南钛业、天利药业两户企业发明专利获2018年云南省专利奖三等奖。四是“双创”平台不断完善。众创空间、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正在形成,新增国家级星创天地2个、省级星创天地3个,州级星创天地5个;成功举办第四届楚雄州创新创业大赛。

(五)“五网”基础设施加快完善,高质量跨越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深入实施抓项目增投资专项行动,持续推进“构二破三”“调二提三”工作,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一是“五网”设施加快完善。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9163.9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823公里。列入“十三五”规划的6条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广大铁路扩能、昆楚大铁路提速改造项目完工并开行动车,楚雄跨入高铁时代,铁路运营里程达487公里。楚雄民用机场新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选址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双核机场”争取工作取得进展。姚安大麦地等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全年新增水库总库容0.48亿立方米;滇中引水楚雄段干渠工程全线开工,武定仁和、永仁直苴、南华小箐河等水库加快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楚攀天然气管道通气运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4G网络实现行政村以上全覆盖。完成“五网”投资279.6亿元。二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惠及7.5万农村人口。改造中低产田地30.24万亩,建成“五小水利”工程3万件,除险加固小(二)型病险水库73座,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396万亩、高标准农田5万亩;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6万户。三是民生补短板项目全面推进。11个重点民生补短板项目进入省级盘子,其中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残疾人等领域26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大攻坚战”初战告捷,决胜全面小康的环境更加优化。实施“三大攻坚战”专项行动计划,促进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一是重大风险防控稳妥有序。开展“抓融资防风险专项行动”,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控,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2.31%,比年初下降0.79个百分点。成立州债务管理委员会,严格实施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PPP和政府购买服务进一步规范,全年共化解政府性债务79.4亿元。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社会稳定风险防控和群体性信访排查化解工作,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二是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深入推进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投入扶贫资金73.1亿元,全面完成4.78万人易地搬迁任务,促进13.2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展特色产业,新增转移建档立卡劳动力7.6万人,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在校学生49045人,生态扶贫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4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实施沪滇扶贫协作项目77个。牟定、姚安顺利脱贫摘帽出列,双柏、南华、大姚、永仁4个县脱贫任务有望全面完成。三是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深入落实“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明显。淘汰黄标车6629辆,楚雄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100%。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组织巡河6.23万人次,清理各类河道1780.3千米;23个地表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1.3%。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到9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43%。牟定历史遗留镉渣无害化处理和禄丰北甸河含砷地质清淤工程全面完成。中央和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审计等反馈问题有效整改,整改问题60个。

(七)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一是农业农村发展焕发新活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全面启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32.03万吨;收购烟叶162.5万担,实现烟农总收入25.5亿元。肉类总产量达30.22万吨。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1.9亿元,增长6.3%。新增认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3户,州级49户。二是城乡规划体系持续完善。“多规合一”工作稳步推进,州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楚中城镇群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县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基本完成,楚雄市城市总体设计方案进入审查阶段,完成城市专项规划31项。三是市政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建设海绵城市8.3平方公里、地下综合管廊12公里;新建和改造城市公厕96座;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1.1万户。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2.45平方公里。5个省级特色小镇新增投资20.86亿元,启动15个州级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四是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六城同创”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推广“街长制”,实施“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七改三清”行动计划,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楚雄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姚县成功创建全国园林县城和卫生县城,4个县创建为省级园林城市(县城);乡镇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8.92%、公厕覆盖率达100%,自然村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开展楚雄城乡特色风貌(特色城镇特色乡村)打造专项行动,彝乡特色风貌进一步凸显。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18个百分点。

(八)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形成。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持续拓展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一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以“一颗印章管审批”为主要内容的“放管服”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现全覆盖。“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市场主体登记全程电子化全面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3天,投资项目审批、商事服务提速60%以上。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电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州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20亿千瓦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推进。二是对内对外开放高地建设成效明显。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及省发展战略,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举,开放水平持续提升。积极参与“南博会”“厦洽会”“绿投会”“进博会”和第九届川滇黔市(州)合作发展峰会,全方位宣传楚雄、推介项目,营造开放发展的良好氛围。成立5个重点产业驻点招商工作组,开展精准招商448场次,成功引进云南神威施普瑞、裕丰、铭鼎等一批知名药业;龙发、禾邦等一批招商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全年引进州外到位资金1322亿元,增长29.3%。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810”民生工程和“补短板惠民生”专项行动加快推进,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一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两免一补”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80%、96.4%和86.5%,10县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达72.94%,总上线率达100%;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形成,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二是健康楚雄加快推进《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医药条例》颁布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启动实施城乡居民医保DRGs支付方式改革,重大疾病和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治水平进一步提高,艾滋病疫情处于中度流行区以下,全州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均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以内,人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食品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妇女儿童工作全面加强。三是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建成一批村级文化室、文体活动场所;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5215场次,送戏下乡演出1086场次,“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接待群众760多万人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不断加强,艺术创作生产取得新进展。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实施县级广播电视制播能力建设项目4个,实现县级3D数字影院全覆盖,广播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是就业和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积极落实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促进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多渠道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7%。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77.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53.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1.6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1.3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8.98万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同步提高。五是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认真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第四轮禁毒人民战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认真排查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和隐患,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和公益法律服务专项行动,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群众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加强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预警监测体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加强市场监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控制在合理区间。六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成效显著成功举办建州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10个、示范乡镇58个、示范村298个、示范社区18个、示范学校140所、示范企业44个,2472家单位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全覆盖,彝人古镇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七是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持续推进。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5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62个,美丽楚雄建设成效明显。

州、县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及重点专项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全面完成,并顺利通过本级人大常委会的审议。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支撑全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仍然薄弱,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步伐不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较慢;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产不壮、二产不强、三产不优、发展质量不高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协调发展机制不完善;改革任重道远,开放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营商环境有待优化;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重大风险防控和污染防治任务繁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有差距。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继续采取积极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按照州委九届四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州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创造性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决策部署,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及省重大战略,做好“立足楚雄发展楚雄、跳出楚雄发展楚雄”两篇大文章,坚定不移实施“1133”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奋力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让“中国彝乡·滇中翡翠·红火楚雄”更加熠熠生辉,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综合考虑稳中求进这一工作总基调和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与“十三五”规划目标相衔接,提出2019年我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0%左右;

——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

——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省下达任务。

以上安排,有利于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全省和滇中城市经济圈其他成员的发展差距,体现了我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要求,有利于稳定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

三、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建议

坚持把“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管总的要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州委九届四次全会部署和“1133”战略,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机遇、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绿色发展的机遇、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完善带来市场需求持续扩大的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带来增强动力活力的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及省重大战略带来的机遇、政策叠加带来加快发展的机遇,着力推进实施“十大专项行动”和“六大攻坚工程”,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和流动经济,重点推进以下10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精准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一是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巩固“地条钢”整治成果,加快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先进企业重组淘汰产能,严控新增低效产能,依法处置“僵尸企业”,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60亿元左右。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二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实施扶企业激活力专项行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努力营造“三个最优”、公平有序、法治竞争的营商环境。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建立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规则,有效激发企业和企业家干事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培育发展更多优质企业。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发展攻坚工程,新增市场主体1.65万户以上。三是提升产业链水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信息、技术、知识、人才等新要素为支撑的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快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4%以上。围绕“中国制造2025”,着力打造硅、铜、钛、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绿色食品制造等重点产业链,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3.7%以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参与全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推动信息、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3%以上。四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破除要素流动壁垒,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和民企放贷,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束缚,推动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顺利落户转为市民。

(二)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重大决策部署、完善政策举措,深入打好“三大攻坚战”。按照国家和省的新部署和新要求,调动各方力量,注重完善重大政策举措,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保障。一是着力推进实施稳金融防风险专项行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按照稳金融防风险专项行动方案的思路目标和重点,规范金融秩序,强化源头管控,坚决整治查处金融乱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放贷、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加强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积极稳妥处置存量债务,有效遏制增量,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完善国有企业风险预警机制,严控企业债务风险。推进信用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强社会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提高防范化解社会重大风险能力。二是着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6105”标准,下足“绣花”功夫,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瞄准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突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工作,加大沪滇扶贫协作力度,推进“村企共建”“百企帮百村”等活动,巩固提升大扶贫工作格局;全力实施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加强驻村扶贫工作队培训管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完成3.8万贫困人口脱贫、188个贫困村出列、1个深度贫困县摘帽,4个贫困县摘帽通过评估考核验收,打赢打好脱贫摘帽“收官战”。三是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水、气、土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整改中央、省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反馈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确保楚雄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7.2%以上。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整治,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快推进南华县砷渣、牟定县镉渣土壤修复治理工程,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医疗废弃物规范化处置,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

(三)全面落实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打造滇中城市经济圈西部增长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在制定实施州稳增长措施意见,落实好经济运行“五个主题”制度指挥调度机制,打好稳增长系列“组合拳”的同时,着力推进实施好“十大专项行动”和“六大攻坚工程”,全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一是着力实施稳投资抓项目专项行动,保持投资对经济的强劲拉动。围绕投资增长20%左右,产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比重均达45%以上的目标,按照稳投资抓项目专项行动方案的思路目标和重点,坚定抓好“构二破三”“调二提三”工作,切实把投资转换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聚焦“2+5+3”产业体系、世界一流“三张牌”、“五网”基础、园区建设、公共服务、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加大向上协调争取力度,着力补齐跨越发展基础短板。筹集不少于1亿元项目前期经费,强化前期经费管理使用,推进568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重大项目跟踪协调服务,强化要素保障,推进实施省州“四个一百”和2591个年度重点支撑项目,确保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二是着力实施扶企业激活力专项行动和工业经济、园区经济攻坚工程,加快工业强州步伐。充分发挥“四个服务团队”作用,落实“三进企业”和“一企一策”等精准帮扶措施,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户、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5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以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0个,延伸硅、钛等产业链,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继续实施园区经济攻坚工程,加快推进楚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禄武产业新区规划建设,着力推动两个千亿级园区和三个百亿级园区加快发展,实现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以上。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推行清洁生产,推动工业绿色发展。三是着力实施建筑业提质增效和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专项行动,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加大建筑业企业培育力度,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力争实现建筑业增加值增长21%。因城施策、分类指导,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力争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业单位从业人员增速、房地产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速分别增长45%、30%和33%。四是着力推进实施服务经济倍增、稳就业促消费专项行动,促进消费升级。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顺应居民衣食住行等传统消费向个性化、品质化转变趋势,着力扩大健康养老、科技服务、家政服务等供给,满足群众消费需求。推动更多旅游资源和涉旅企业在“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上线,推进景区门票价格改革,促进旅游消费升级。落实新能源汽车购车优惠政策,发展体育竞赛表演等产业,培育新的消费业态。抓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积极申报争取设立楚雄综合保税区,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90户以上。支持外贸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外贸进出口增长15%。五是着力实施民营经济攻坚工程和民营经济发展十大工程,激发经济发展活力。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在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多渠道化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切实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弘扬企业家精神,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四)围绕大力发展“三种经济”和推动转型升级目标,加快推进“五大枢纽”建设。按照州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的把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要求,围绕实现全州经济“双中高”发展目标,加快建设“五大枢纽”。一是加快完善综合交通枢纽设施。扎实抓好牟元、楚景、武会、楚雄市东南绕城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楚姚、永大、玉楚、昆楚大、武倘寻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城市立交、高架桥等交通枢纽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高铁经济的到来。加大协调力度,确保永广铁路如期开通运营;积极争取“双核机场”落户楚雄,加快推进楚雄机场前期工作,努力实现楚雄机场建设零突破。力争完成综合交通建设投资175亿元以上。二是加快完善水利枢纽设施。抓紧抓实滇中引水(二期)、小石门大(二)型水库,武定志黑、楚雄市白衣河中型水库、禄丰县响水河水库等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南华小箐河、黑泥田、大姚桂花、禄丰稗子田等在建中小型水源工程项目建设,新增蓄水总库容880万立方米;争取实施双柏白水河中型水库、武定大板桥、大姚小村、元谋鸡冠山、永仁鲁母、牟定小黑箐等中小型水源工程,力争完成水利建设投资60亿元以上。三是加快完善能源枢纽设施。推进骨干电网、输变电站、汽车充电设施、油气供应网络、绿色能源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争完成能源建设投资30亿元以上。四是加快完善大数据枢纽设施。推进“网络强州”、“数字楚雄”、“智慧楚雄”、“互联网+”建设,完善“4G”网络,启动“5G”试点工作,力争完成信息基础建设投资20亿元以上。五是加快完善物流枢纽设施。积极推进广通物流园区建设,推动楚雄国际物流基地、永攀商贸综合物流园区、元谋特色农产品物流园区、金山工业物流中心、勤丰工业物流中心等建设;加快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覆盖城乡的物流配送体系。力争完成物流基础建设投资15亿元以上。

(五)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站在更高起点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好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大力发展门户经济和流动经济,着力打造对内对外开放高地。一是着力推进实施平台建设攻坚工程。统筹各类平台资源,用好“互联网+”、资源要素、创新创业、服务、园区、节庆、会展、商会、人才、政务等平台,促进各类平台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运用,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开放合作层次。二是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进“证照分离”、市场主体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改革,企业开办时间不超过3天;进一步简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一般性社会投资项目审批不超过50天。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扎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部手机办事通”平台等建设,努力营造“最优的环境、最优的政策、最优的服务”的营商环境。三是加快完善产权制度。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加大对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力度;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国有资本运作效率和水平,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大做优。四是进一步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入推进价格机制改革,健全电价市场化形成机制,推进居民用气和非居民用气的市场化改革。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探索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工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州开发投资公司等政府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继续深化财税体制、医药卫生体制、产权保护制度等改革,形成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强大合力。五是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支持滇川合作示范实验区、三产融合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楚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建设,复制推广自由贸易区改革试点经验,搭建开放合作发展平台,培强做大开放载体,为发展门户经济和流动经济奠定基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筹办好第十届川滇黔市(州)合作与发展峰会。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举,继续向重点城市、重点区域派驻产业招商工作组,围绕重点产业、重大基础、特色小镇等项目,制定精准招商时间表、路线图,积极开展精准定向招商,力争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

(六)全面推进创新型楚雄建设,加快打造全国民族特色创新创业高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企业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着力打造全国民族特色创新创业高地。一是实施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攻坚工程。围绕构建 “2+5+3”迭代产业体系,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以技术更迭快、业态多元化、产业融合化、组织网络化、发展个性化、要素成果分享化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高新技术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以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为抓手,加快推进我州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增能工程。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推进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引导企业等市场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R&D经费投入达到0.8%左右。三是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以“双创”为引领,把楚雄高新区的核心区建成楚雄州研发、原创、孵化、转化、转移的“发动机”和全州创新创业高地,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星创天地10个以上。四是培强创新主体。实施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加快推进楚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30户、培育知识产权试点企业10户,申请专利1000件。五是加强科技人才引培深入实施人才强州战略,推进“彝乡英才”培养8大工程,积极引进一批紧缺急需的高端科技人才、高层次创业人才来楚创新创业;加快培养一批本土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彝乡英才”150人以上,新增“三区”科技人才40人。六是持续开展科技入楚。借助“京沪滇合作”“上海对口帮扶楚雄”等平台,深入推动“科技入楚”工作,围绕全州重点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科技招商、项目对接,促进省内外科技人才团队、科研院所、科技资本、科技企业落地楚雄。

(七)着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加快建设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地。主动服务和融入全省八大产业建设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战略,加快构建“2+5+3”迭代产业体系,力争实现10大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占GDP比重达70%左右。一是着力推进实施“特色+”“绿色+”和“互联网+”专项行动。实施“特色+小镇”行动,力争完成特色小镇建设投资30亿元;实施“特色+通道”行动,打造集生态景观、田园风光、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民风民俗于一线的特色走廊;实施“特色+村庄”行动,创建特色村庄100个;实施“特色+产业”行动,持续提升重点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实施“特色+农业园区”行动,完成特色园区建设投资100亿元;实施“特色+名品”行动,打造“10大名品”。加快推进实施以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城镇、绿色+乡村、绿色+科技、绿色+金融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专项行动,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加快推进实施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城镇、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物流、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为重点的“互联网+”专项行动,加速形成新业态、新模式。二是全力打造“绿色能源牌”。巩固风电、光伏、水电等新能源开发利用成果,加快推进楚雄隆基单晶硅二期、龙蟒佰利联钛产业、德钢提升改造、华晨云南专用车、中铜王家桥冶炼总厂搬迁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绿色能源+钛”“绿色能源+硅”“绿色能源+铜”产业链。推进硅产业园区和光伏小镇规划建设,打造全国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力争培育年产值80亿元以上绿色能源企业1户,新材料与绿色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三是全力打造“绿色食品牌”。聚焦生猪、肉牛、蔬菜、水果、核桃、食用菌、花卉、中药材“八大”优势主导产业,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推进“绿色+产业”,新增“三品一标”认证85个,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四是全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推进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建设,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深入推进“旅游革命”,完善提升“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工程,力争实现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5%以上,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加快推进龙发生物医药产业园、禾邦民族医药产业园、云南神威施普瑞药业等项目建设,建设一批温泉养生度假区、森林康养基地、医疗健康和养老养生旅游项目,力争实现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瞄准“世界一流、中国唯一”目标,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形成5个全国、全省一流特色小镇加上15个州级特色小镇的创建格局,强化督促指导和考评激励,不断壮大小镇经济。

(八)全面贯彻落实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支撑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推动楚雄高新区、禄武产业新区规划建设坚持高站位、宽视野、大格局、切实际,抓紧谋划和推动楚雄高新区、禄武产业新区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各项工作,促进资本、科技、文化、人才、数据等要素聚集,形成楚雄、禄丰两个核心引擎,辐射带动全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二是推动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划定工作,稳定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烟叶优势地位。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户以上,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各200个。持续推进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村庄“七改三清”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强乡(镇)、村污水和垃圾治理,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工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万村示范行动”,创建美丽乡村30个、美丽宜居特色村庄30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法治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构建形成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创建平安乡村,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着力挖掘经营性收入增长潜力,稳住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释放财产性收入增长红利,拓展转移性收入增长空间,确保农村常住居民收入净增1000元以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加快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持续扩大“绿箱”规模,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三是持续夯实乡村发展基础。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水生态环境保护、江河达标堤防等工程建设,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8平方公里、解决1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9800户、非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1.6万户。四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多规合一”为统领,进一步健全完善五级规划体系,推进楚中、楚东、楚北三个城镇群协调发展。以城市修复、生态修补为重点,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垃圾污水处理、城镇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6612套。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九)全面推进最美楚雄建设,加快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保护方针,着力打造“滇中翡翠”,把楚雄建设成全省最美丽州市之一。一是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推动主体功能区在县市精准落地。全面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3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和陡坡地治理15万亩。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对各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和保护,推进哀牢山国家公园申报创建工作,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积极构筑金沙江、红河(楚雄段)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二是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以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为目标导向,加快完善和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清洁生产、循环化改造等制度。深入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探索开展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等交易试点。推进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城市建设,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75万吨标准煤以内。三是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健全完善生态文明目标考核制度;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等改革,加快构建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妥善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四是深入推进最美楚雄建设。以实施“城乡环境提升年”为抓手,推进美丽城市、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美丽公路、美丽景区建设。以“六城同创”“城市双修”为重点,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实施“特色+通道”,推进城乡特色风貌改造、道路交通沿线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传统风貌街区保护利用修缮三大工程,突出特色风貌线、绿色生态线、精致景观线建设。

(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以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进一步完善制度、守住底线,精心做好各项民生工作。一是着力补齐社会事业基础短板。加快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就业、社会保障等重点项目,力争全年社会事业领域投资突破170亿元。二是着力实施稳收支保三保专项行动。按照稳收支保三保专项行动方案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做好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工作。三是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新增城镇就业3.8万人。四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城乡普惠性学前教育投入,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83%以上、96%以上、87%以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和老年教育等。五是加快健康楚雄建设。巩固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果,加快推进全民医疗保障、分级诊疗、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制度建设。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更加注重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加强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全面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传承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彝医药),打造“中国彝药之乡”品牌。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继续推进妇女儿童“两规”实施工作。六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进一步扩大城乡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城镇棚改、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危改工作,让所有人民实现住有所居。七是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持续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创建工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筹办好首届中国原生民歌节、七彩云南民族赛装节等活动,打响“中国彝乡”品牌;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筹办好楚雄州第十四届州运会;加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八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坚持“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承诺,着力改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繁荣民族文化,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九是加快构建“三共”治理格局围绕建设“法治楚雄”“平安楚雄”目标,加快构建全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法治乡镇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排查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和隐患。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打好防艾禁毒人民战争。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做好市场供给和物价监管工作,确保全年物价平稳运行。

同时,全面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等工作。

各位代表,实现今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和钉钉子精神、工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深入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彝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楚雄彝族自治州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草案)

指标名称

单位

2018年完成情况

2019年预期

备注

绝对数

增长(%)

绝对数

增长(%)

一、全州生产总值

亿元

1024.33

10.2

1127左右

10左右

绝对数为当年价,增长率为可比价

#第一产业

亿元

181.25

6.4

192.8左右

6.4左右

第二产业

亿元

417.12

15.4

474.3左右

13.7左右

其中:工业

亿元

264.82

13.4

300

13.3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246.81

13.5

280

13.5

建筑业

亿元

152.68

20

184.8

21

第三产业

亿元

425.96

7

461.3左右

8.3左右

二、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亿元

25.6

20左右

三、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86.69

8

91.9

6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358.88

12.1

401.9

12

五、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元

56.98

44.9

65.5

15

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4154

7.9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988

9.4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八、民营经济增加值

亿元

476.04

11.7

528

11

九、新增市场主体

17111

16500

十、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1.8

1.8

103.5左右

3.5左右

物价指数以上年=100计算

十一、城镇调查失业率

%

3.07

5.5以内

十二、人口自然增长率

4.76

6.5以内

十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45.33

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十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

完成省下达目标

完成省下达目标

十五、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

完成省下达目标

完成省下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