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楚雄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楚雄彝族自治州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0年5月14日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楚雄彝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州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楚雄彝族自治州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会议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州各级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全会和州委九届四次、六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和“六稳”各项工作,深入实施州委“1133”战略,认真贯彻执行十二届州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着力建设“中国彝乡·滇中翡翠·红火楚雄”,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稳增长各项措施全面落实,经济实现平稳发展。坚持目标导向,制定实施州稳增长26条、“六大攻坚工程”、“十大专项行动”等稳增长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经济运行“五个主题”制度和指挥调度机制等配套措施,深入落实“五个一”、“四挂钩”、“四个服务团队”、“三进企业”等制度性安排,扎实开展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滇中城市群新增长极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初步核算,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125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下同)9.1%,差预期目标0.9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排名上升2位;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3.8%,差预期目标16.2个百分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7.6亿元,增长1.1%,差预期目标4.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9.2亿元,增长11.2%,差预期目标0.8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69.4亿元,增长21.8%,比预期目标高6.8个百分点;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6868元和12015元,分别增长7.9%和9.3%,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7%,比控制目标低0.8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比控制目标低1.2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2‰,比控制目标低1.38个千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比预期目标低0.8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省下达目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深入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大力振兴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持续巩固。煤炭去产能和打击治理“地条钢”成效全面巩固,销售商品房面积37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3%。累计为实体经济减负60亿元,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加快推进,民生支出达209.4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微观主体活力不断增强。深化“企业开办三天行动”,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有效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新发展市场主体2.8万户,总数达17.5万户。新增省级成长型企业19户,3户企业列入省级“金种子”企业。产业链建设水平稳步提升。楚雄国家高新区、禄武产业新区规划基本完成,楚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阶段性验收,10个工业园区优化调整全面完成,产业发展的门户和平台加快形成,聚集发展、集群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经济循环畅通有序。实施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53个、技术创新重点项目6个、智能制造示范项目4个;3户企业被列为国家级绿色工厂,1户企业被列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户企业被列为省级绿色工厂,7个绿色设计产品入选国家绿色制造名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新增各类融资200.8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4.7%和13.2%。

(三)聚焦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金融治理成效明显、脱贫攻坚完成年度目标、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重大风险总体可控。化解政府隐性债务51亿元,化解国有企业债务8.6亿元;完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10大长效工作机制,稳步推进P2P网贷风险应对处置工作,开展网贷风险化解“百日攻坚行动”,大力整顿规范金融秩序,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69%,比年初下降0.62个百分点,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年投入扶贫资金107.66亿元,贫困人口的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得到全面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3.85万人次,新增转移就业5.49万人。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间省下达我州47828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入住率达100%。脱贫成果有效巩固,武定县已顺利通过第三方专项评估检查,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已在全省公示,2个贫困乡镇退出、187个贫困行政村出列、3.8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顺利完成,整州脱贫有望如期实现。污染防治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七大标志性战役取得新进展,河(湖)长制全面落实,304个各类环保督察涉及楚雄州的问题已完成整改282个,整改完成率达92.8%,其余22个问题整改完成阶段性目标;县市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均达99%以上,全州25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为100%,25个国控和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体达标率为96%,龙川江西观桥断面水质实现“脱劣”目标,南华砷渣、永仁堆浸渣和禄丰北甸河含砷底质清淤处置任务按时完成,农业面源污染得到遏制。

(四)“五大枢纽”建设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五大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突破340亿元,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重要战略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面推进。“能通全通”工程和“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昆楚、楚大、玉楚、永大、武倘寻等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推进,楚雄东南绕城、牟元、楚景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进展,永广铁路开通运营,楚雄民用机场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水利枢纽建设稳步推进。小石门大(二)型水库工程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滇中引水、永仁直苴、南华小箐河、大姚桂花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武定仁和中型、双柏施家河小(一)型水库等一批中小型水利工程完工投入使用。能源枢纽建设提速推进。骨干电网、汽车充电设施、绿色能源示范基地、煤炭转型升级等能源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储备和商业储备相结合的油品储备体系初步形成,楚雄已成为西电东送重要通道和云南省电力重要枢纽。物流枢纽建设加快推进。初步完成物流枢纽建设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楚雄国际物流基地和禄丰勤丰物流园列为省级物流枢纽,以广通、禄丰、楚雄、元谋、永仁等为重点的综合及专项物流节点基本建成。大数据枢纽快速推进。积极参与全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宽带楚雄”工程,推动宽带网络升级,4G网络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建成移动通信铁塔5990座、通信基站1.9万个、5G试验站8座,光缆总长达22万皮长公里。数字经济、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稳步发展。

(五)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城乡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快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支撑区打造取得实质性进展。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编制实施《楚雄彝族自治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投入各类农业专项资金39.97亿元,生猪、肉牛、蔬菜、水果、核桃、食用菌、花卉、中药材“八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4.06亿元,增长5.7%。粮食总产量达123.78万吨,增长1.9%;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防控;收购烟叶163.5万担,烟农总收入达26.15亿元。农村“两污”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南华县岔河村、楚雄市紫溪彝村、武定县狮山村、永仁县太平地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累计建成省级旅游特色村、民族特色旅游村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和州级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现代农业园区共56个(家),创建全国和省州级文明村镇共248个。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279个,地下综合管廊开工建设12.2公里,海绵城市开工建设8.09平方公里;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4亿元;改造城镇棚户区5478套(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7387户;全面启动10县市“美丽县城”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5.8亿元,大姚县城被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美丽县城”;扎实推进“5+15”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完成投资43.5亿元;“六城同创”工作和楚雄市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南华县、牟定县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城乡管理能力逐步加强,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镇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6.53%。

(六)“三张牌”打造取得新进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主动服务和融入全省八大重点产业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战略部署,着力建设“2+5+3”迭代产业体系,10大产业实现增加值823.9亿元,增长10.3%,占GDP比重为65.8%,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现代产业体系高地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打造“绿色能源牌”有新进展。管道天然气利用达4294.9万立方米,增长50.4%,新材料与绿色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长20.3%。打造“绿色食品牌”有新突破。着力打造名品、名标、名牌、名企“金字招牌”,促进农产品流通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新增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87个,创建云南省绿色食品“名品”品牌7个、绿色食品加工业“20佳创新企业”3个,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401户,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有新成效。“旅游革命”和“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全面推进,全州智慧旅游水平进一步提升。成功举办2019中国原生民歌节、“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等系列文旅活动,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全年接待游客5795.4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94.8亿元,增长31.5%,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3%,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8.3%。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实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工业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主体培育、平台建设攻坚工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36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9.6%。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23.87亿元,增长85.6%。实施服务经济倍增计划,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37亿元,增长7.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7∶39.4∶42.9。

(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活力持续释放。深入推进创新型楚雄建设,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全国民族特色创新创业高地打造取得新突破。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达0.53%,较上年提升0.17个百分点,新增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8个。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户、科技型中小企业73户、星创天地11个。科技发明及成果转化成绩斐然。成功举办第五届楚雄州创新创业大赛,获省级科技成果提名奖2项、第五届省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新增商标注册1915件,新增地理标志商标3件,新增专利授权629件,新增发明专利授权32件。楚雄、牟定2县市被认定为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云南钛业“云南省高性能钛合金工程研究中心”获得2019年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命名。创新创业平台搭建不断提速。举办第三届科技入楚州县(市)两级对接会和科技论坛各13场,签约项目217项、签约金额697亿元。楚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楚雄市被认定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楚雄工业园区赵家湾生物产品加工区被认定为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元谋现代种业科技园列入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

(八)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全面完成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工作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进一步激发,对内对外开放高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六大工程”,稳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一部手机办事通”,打造“一颗印章管审批”升级版;全面实施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改革,企业登记实现“零上门”、“零见面”、“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一次办结事项达70%以上。营商环境年度第三方评估位居全省前列,第四季度“红黑榜”评估获省级红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成效。产权、要素市场化配置领域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组建完成楚雄州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和楚雄州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殡葬改革工作深入推进,火葬区火化率提高到80.54%;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综合改革、教育、医药卫生、社保、司法、公安、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改革深入推进。对内对外开放高地打造呈现新气象。成功举办第十届川滇黔十四市(州)合作与发展峰会,进一步深化与省内外大企业集团合作,姚安集中式光伏发电站、龙蟒佰利联钛产业、浙江繁星节点区块链、大姚县“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等一批知名企业、重大项目落地,楚雄市上榜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绿色食品牌”招商工作获得省人民政府嘉奖,全州实际到位州外资金增长20.2%、利用外资增长50.4%。

(九)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扎实推进“810”民生工程,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教育体育事业提质发展。“两免一补”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84.39%、98.2%和91.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部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达76.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形成,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实施体育基础设施项目120个,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全部面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健康楚雄建设扎实推进。推动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分级诊疗制度日趋完善,县域内就诊率达90.3%,全国首个“中国·楚雄彝医药康养示范园”投入运营,公立医院DRGs付费方式全覆盖,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用药纳入医保门诊支付。重大疾病和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治水平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安全得到切实保障,艾滋病疫情处于中度流行区以下。妇女儿童工作全面加强,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2.1张。就业和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1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1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27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46.56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4万人;新增发放“贷免扶补”创业贷款3727人(户)5.5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80.3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51.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8.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3.6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9.89万人;发放城乡低保16.13万人5.35亿元、特困供养0.85万人8443.84万元、临时救助2.79万人3073.73万元。退役军人事务深入开展,各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建成一批村级文化室、文体活动场所,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6755场次,文化惠民演出3536场次,“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接待群众628万人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不断加强,艺术创作取得新进展。广播电视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实现县级3D数字影院全覆盖。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保持高压态势,第四轮禁毒人民战争深入开展,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打击,荣获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州市和综治维稳先进州市称号,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位居全省第2位;深入排查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和隐患,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畅通;加强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预警监测体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打造取得实质性突破。9个县市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市已通过验收,103个乡镇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实现全覆盖;森林覆盖率达68.01%,湿地保护率达68.07%。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成功举办“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系列活动,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9个、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2个,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示范社区)45个,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覆盖,双柏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大姚县赵家店镇紫丘村等13个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仍然薄弱,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步伐还不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较慢,全年还有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个主要经济指标未能完成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慢,三次产业协同支撑力不足,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充分;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县域经济总量小、增速慢,对全州经济支撑力弱,抗风险能力不足;全面深化改革力度还不够,全方位开放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重大风险防控和污染防治任务繁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时间紧、任务重。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今年的工作十分重要。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州委九届七次全会和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州委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系列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及省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推动“1133”战略实施取得更大突破,确保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创造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新业绩,谱写好中国梦楚雄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滇中、高于全省、高于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平均水平,总量排名争取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争先进位,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2%以上,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省下达目标。提出上述目标,既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保持一致,又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形势和我州发展实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稳住经济基本盘,还要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确保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三、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建议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州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系列重要部署,按照“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两必胜”要求,制定实施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稳定经济运行30条措施的意见》《楚雄州一季度落实“四两”、“四确保”要求稳增长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在确保疫情稳定的情况下,加快推进复工复产达产、复商复市,全力抓好春耕生产、重要物资和基本民生保障等工作。经过各方面不懈努力,全州疫情防控成效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一季度,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7.93亿元,增长0.3%,增幅排名全省第2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挑战前所未有,但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也前所未有。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化危为机、迎难而上,就能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就一定能够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就一定能够如期完成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目标任务。围绕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建议重点抓好以下12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确保中央和省州党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一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发展战略,做好“站在楚雄看楚雄”、“跳出楚雄看楚雄”两篇大文章,把楚雄放在全国、全省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谋划,突出楚雄的优势和特色,在深入实施州委“1133”战略上取得更大突破。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强化举措补短板、调结构、添动力、强动能,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硬任务,实施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行动计划,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是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快推进“十四五”发展基本思路、区域协调发展空间布局、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等重大前期课题研究,提出未来五年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改革举措。创新编制方法,坚持“用本脑”和“借外脑”并重,积极引入国家和省专门机构及智库参与规划编制工作,切实提高规划质量和水平。规范规划编制程序,坚持“开门编规划”,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提高公众参与度,高起点、宽视野、大格局、切实际编制好纲要和重点专项规划,绘制好楚雄发展蓝图。

(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和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四两”、“四确保”要求,全力降低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和影响。一是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准确分析研判疫情形势,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等各项措施,引导人民群众做好必要防护,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和救治力量布局,加快推进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项目,不断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扎实做好医用物资、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保障工作,强化新闻舆论引导,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二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深入实施抓“双创”稳就业专项行动,落实好各项援企稳岗措施,引导和支持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稳住就业基本盘,确保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确保各项惠企利民政策落地生效。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认真排查化解劳动关系领域的风险隐患,依法严厉查处和打击非法用工和工资拖欠行为。深入实施抓项目稳投资专项行动,发挥好“构二破三”、“调二提三”抓项目稳投资工作机制作用,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深入实施稳金融强实体专项行动,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确保争取专项债券和中央预算内资金不低于全省10%。支持外贸企业做强做大,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深入推进“四加大”强保障专项行动,落实好促进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力争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进一步加大政策研究储备,抢抓政策机遇,强化稳增长各项措施落实,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三是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围绕保居民就业目标,发挥好州内在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扶贫车间等吸纳就业的作用,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18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15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围绕保基本民生目标,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持续抓好8项惠民工程、办好10件民生实事,切实兜住民生底线。围绕保市场主体目标,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攻坚工程,落实好各项惠企稳企措施,确保净增市场主体1.7万户以上。围绕保粮食能源安全,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确保出栏生猪300万头以上,扎实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全面加强能源稳定供应的保障工作,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安全线”。围绕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突出抓好重点产业和企业在劳动用工、原材料供给、基础配件供应、物流运输、融资信贷、行政审批、跨区域跨行业协调等方面的精准保障工作。围绕保基层运转,深入实施稳收支保“三保”防风险守底线专项行动,进一步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和“三公经费”支出,切实兜住“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底线。

(三)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多措并举,确保各个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围绕整州脱贫目标和“两不愁三保障”要求,认真落实各项精准帮扶措施,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确保1个贫困村出列、8331人贫困人口脱贫,高质量完成剩余脱贫任务。完善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和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解决好脱贫人口可持续收入问题,切实巩固好32.55万已脱贫人口脱贫成果,抓好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的帮扶,防止新增贫困和返贫人口。二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七大标志性战役,全面完成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中涉及楚雄州的问题整改工作。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国土增绿和扬尘管控,确保县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均达97.2%以上。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补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消除县城生活污水直排口,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消除劣V类水体,国省考监测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71%以上。持续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抓好危险废物、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持续推进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工程。三是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强政府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健全“三保”预算审核和应急处置机制,落实风险防范化解主体责任,着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持续推进企业降杠杆减负债,强化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底线。持续开展非法集资专项排查整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四)围绕“新增长极”建设,全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在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同时,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着力打造滇中城市群新增长极。一是落实好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制定实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稳增长措施意见和季度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压实年度目标责任,落实好经济运行“五个主题”、州级领导“七挂钩”、政府领导挂钩联系县市稳增长等制度,强化经济运行预警分析,及时应策推动问效,切实稳增长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二是实施抓项目稳投资专项行动。稳步推进“构二破三”、“调二提三”工作,进一步压实稳投资工作责任,形成抓项目稳投资工作合力。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州县筹集项目前期经费不少于3亿元,加快推进100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强化协调服务,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项目,确保投资持续增长,力争产业投资和民间投资的比重均达45%。三是实施挖潜力促消费专项行动。积极推动复商复市,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潜力,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等新消费业态,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四是实施抓建筑业稳房地产专项行动。加大建筑业企业培育力度,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完成全州住房和房地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强化分类调控,支持合理住房消费,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力争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8%以上。五是实施加快服务业发展专项行动。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交通运输、仓储邮政、金融、文化体育、娱乐、租赁和服务等行业加快发展。六是实施稳收支保“三保”防风险专项行动。扎实做好预算管理,积极培育新税源,做好“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工作,确保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七是实施“四加大”强保障专项行动。强化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大争取上级支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争取金融支持、撬动社会资本力度,力争实现向上争取资金增长10%,新增社会融资200亿元、贷款130亿元以上。八是实施扶企业激活力专项行动和工业经济发展、园区经济发展攻坚工程。充分发挥“四个服务团队”作用,落实“三进企业”和“一企一策”等精准帮扶措施,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户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加快推进楚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禄武产业新区规划建设,推动园区经济加快发展,实现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以上,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九是实施“四项支撑工程”。深入实施新企业培育、停产企业复工开工、企业扩销促产及达规达产、质量强企支撑工程,不断挖掘工业经济增长潜力。十是实施民营经济攻坚工程。深入实施民营经济“十大工程”,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困难问题,力争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以上。

(五)围绕“一枢纽”建设,加快发展“四种经济”。围绕完成“五大枢纽”建设投资425亿元以上的目标,高质量打造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重要战略枢纽,推动数字经济、枢纽经济、门户经济和流动经济加快发展。一是加快推进“五大枢纽”建设。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进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和“互联互通”工程,继续抓好楚雄市东南绕城、牟元、楚景、武会等高速公路,以及广大铁路设备补强及电气化改造,积极争取楚雄民用机场开工建设并争取昆明第二机场选址楚雄,加快推进昆楚、楚大、武倘寻、永大等高速公路建设,确保楚姚高速、玉楚高速楚雄至双柏段年内建成通车。加快推进水利枢纽建设。继续抓好滇中引水(二期)、小石门大(二)型水库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大姚桂花、南华小箐河、黑泥田等在建中小型水源工程项目建设;争取实施双柏白水河、楚雄白衣河、大姚小村、永仁鲁母、武定阿庆争和石腊它、禄丰响水河等中小型水源工程。加快推进能源枢纽建设。加快推进骨干电网、输变电站、汽车充电设施、油气供应网络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天然气应急储备站项目。加快推进大数据枢纽建设。加快推进“网络强州”、“数字楚雄”、“智慧楚雄”、“互联网+”、5G网络建设,扩大4G网络覆盖面。加快推进物流枢纽建设。加快推动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州建设,构建快捷衔接的城乡物流体系。积极推进广通物流园区、楚雄国际物流基地、永攀商贸综合物流园区、元谋特色农产品物流园区、勤丰物流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二是加快发展“四种经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瞄准经济社会要素全面数字化目标,以数字资源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运用,推动政务服务、工业发展、旅游文化等产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数字工厂、数字车间、数字农业、数字物流、智慧景区、智慧小镇等;加快推进“一部手机办事通”、“一部手机游云南”、“一部手机云品荟”、“一部手机就业通”等建设;以“区块链+三张牌”为重点,推动区块链基础应用,促进“数字楚雄”建设实现新突破。加快发展枢纽经济。以枢纽设施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推动水电硅材、水电铜材、水电钛材一体化发展。加快发展门户经济。积极申报楚雄综合保税区,推进各类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把产业园区打造成对内对外开放的门户。加快发展流动经济。推动商品市场、要素市场、服务市场等流动平台建设,发展会展经济、节庆经济,依托“火把节”、南博会等平台,促进更多企业和产品走出去。

(六)围绕“产业体系高地”建设,深度融入全省重点产业发展。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八大产业建设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的总体部署,深入实施“绿色+”、“特色+”、“互联网+”和“旅游+”,加快打造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地。一是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建设。坚持“两型三化”、“五链统筹”、“一突出两打造”,强化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改革推动、融合联动、集聚拉动和质量品牌促动,着力提升产业链水平。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构建“2+5+3”迭代产业体系,力争十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二是加快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加快打造“绿色能源牌”。巩固风电、光伏、水电等新能源开发利用成果,加快推进楚雄隆基单晶硅三期、四期尽快落地建设,打造“绿色能源+硅”产业链。加快打造“绿色食品牌”。聚焦生猪、肉牛、蔬菜、水果、核桃、食用菌、花卉、中药材八大优势主导产业,推进“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新增“三品一标”认证90个。加快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推进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建设,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深入推进“旅游革命”,完善提升“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抓住省扶持建设的机遇,积极参与全省大滇西旅游环线开发建设,打造一批半山酒店,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全力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力争建成中国彝族医药博览馆和中彝医药制剂研发中心;大力发展中药配方颗粒产业,打造全国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基地。三是主动拥抱新经济培育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抢抓国家支持提升疫情防控和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能力等重大机遇,加快培育催生一批以“互联网+”为引领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消费、社会管理、办公等新业态,打造经济新亮点和新增长点。

(七)围绕“创新创业高地”建设,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深入实施“双创”稳就业专项行动,全力打造全国民族特色创新创业高地。一是深入实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攻坚工程。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高新技术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着力破解制约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经济结构加快形成。二是强化创新创业平台创建。把楚雄高新区的核心区打造成为全州创新创业高地,加快推进楚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科技项目50项以上;加快创业园、“双创”示范基地、企业技术中心等载体建设,新增“众创空间”、“星创天地”5个,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三是加快创新主体培育。持续实施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户,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户。四是强化招才引智。深入实施人才强州战略,持续实施彝乡英才培养8大工程,实现新入选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彝乡科技领军人才、省技术创新人才、云岭高层次人才达10人以上,申报“三区”科技人才40人、科技特派员40人。五是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持续深化沪滇合作、科技入楚工作,积极开展科技招商、项目对接,力争签约资金达300亿元以上;落实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成果转移转化等支持创新创业各类政策;开展“双创活动周”、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新增授权专利650件以上,新增发明专利授权35件以上。

(八)围绕“开放高地”建设,着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持续深化各领域改革,着力打造对内对外开放高地。一是精准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持续巩固“地条钢”整治成果,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实现实体经济降成本目标。实施市场主体培育攻坚工程,进一步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有效调动企业和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平台建设攻坚工程,推动产业聚集发展、集群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实施稳金融强实体专项行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有效解决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面振兴实体经济。二是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着力打造“三个更优”的营商环境;加快完善产权制度,加大对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力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推进居民用气和非居民用气市场化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教育、医疗、文化、就业、殡葬制度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三是着力搭建开放平台。围绕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统筹用好“互联网+”、资源要素、创新创业、园区、节庆、会展、商会、人才、政务等平台,促进各类平台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运用,提升开放合作层次。深化与金华、安庆等地的友好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省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和深度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四是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实施精准招大商抓落地三年行动计划,强化“一把手”招商和精准招商,扎实开展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平台招商、网络招商、产业链招商,确保州外实际引进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牢固树立项目落地也是最大的招商理念,确保项目和企业引进来、能落地、快投产。

(九)围绕“核心支撑区”建设,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支撑区。一是进一步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按照“双核引领、聚群崛起、多点支撑、廊带联动、一体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建设楚雄高新区和禄武产业新区,打造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双核”引擎;推动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配置、优势产业向优势园区集中,形成聚集发展、聚群崛起的新态势;加快推进重点集镇、美丽乡村、美丽村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建设,形成县城为主,错位发展、多点支撑的新格局;围绕国家和省发展战略,积极谋划内外开放、内聚外联的经济走廊、经济带,积极推动州内一体、昆楚一体、滇中一体、与周边省份及全国一体的发展新格局。二是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持续夯实乡村发展基础,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1平方公里;加强农村供水工程运营管理,确保工程长效运行。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25万吨左右,巩固提升烟叶优势地位。围绕八大优势主导产业,着力建立规模化产业基地,新增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户以上,发展家庭农场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个,切实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落实各项促农增收措施,确保农村常住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三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多规合一”为统领,进一步健全完善五级规划体系,推进楚中、楚东、楚北三个城镇群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垃圾污水处理、城镇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六城同创”工作,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力争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建设,着力建设最美中国彝乡打造“滇中翡翠”。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打造“滇中翡翠”。一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组建楚雄州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继续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和陡坡地生态治理、湿地修复、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等项目,强化“三线一单”空间管控,促进特色风貌线、绿色生态线、景致景观线“三线合一”,确保国家和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创建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加快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和特色小镇创建。围绕“干净、宜居、特色”要求,发挥好大姚“美丽县城”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力争2座县城进入省级示范名单。围绕“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要求,加快推进“5+15”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力争2个小镇进入省级示范名单。三是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公路建设。持续开展乡村“四旁”绿化和沿路、沿河(湖)、沿集镇“三沿”绿化美化,全面完成昆明至丽江高速公路楚雄段绿化美化,打造彝州森林生态景观长廊。深入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推进森林城市(县城)、国家储备林和“森林乡村”建设,建设中国最美彝乡。四是着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和乡(镇)、村污水和垃圾治理;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造一批城市公厕,提升改造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191座,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7.5万座以上。确保全州村庄人居环境达到1档标准。

(十一)围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各项创建工作。紧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实施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一是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坚持以“抓两头带中间”和“树典型补短板”为工作突破口,大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乡镇、村(社区)和单位,着力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楚雄样本。实施好“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加大对民族聚居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扶持力度,努力补齐短板,毫不松懈落实各项帮扶举措,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打赢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确保民族地区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持续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充分挖掘彝族文化的“根”和“魂”,办好火把节、“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等节庆活动,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打造“中国彝乡”和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民族旅游文化品牌。推进《彝医药典籍》编纂、百米彝绣精品长卷创作。三是持续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加强民族宗教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民族宗教法治化水平,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十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实施补短板惠民生专项行动,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持续夯实民生发展基础。加快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重点项目,力争社会事业领域投资突破180亿元。二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城乡普惠性学前教育投入,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达87%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2%以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和老年教育,支持师院、医专和技师学院等高校改革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事业发展。三是加快健康楚雄建设。巩固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果,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确保县域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传承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彝医药),打造“中国彝药之乡”品牌;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继续推进妇女儿童“两规”实施工作,确保全州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7/10万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加强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快建设与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效保障和改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完成190个老旧小区1万户改造任务,完成农房抗震改造1万户以上,让所有人民住有所居。五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着力打造“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三大文化旅游品牌。加快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六是着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围绕建设“法治楚雄”、“平安楚雄”目标,加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优化应急管理能力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打好打赢防艾禁毒人民战争;做好市场供给和物价监管工作,确保物价平稳运行。

各位代表,实现今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工作安排,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虚心听取州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