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楚雄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楚雄彝族自治州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年2月1日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楚雄彝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州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楚雄彝族自治州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会议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州各级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九次、十次、十一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州委九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州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认真执行州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2项重点工作推进顺利,经济实现稳定恢复、逐季好转,主要预期指标顺利完成,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实现“十三五”胜利收官。根据统计核算,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2.16亿元,同比(下同)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3%和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7%,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8%和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省下达目标。其中,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与计划目标有一定差距。

(一)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把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扎实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百日提升攻坚”和“百日巩固”等十大冲刺收官专项行动,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16亿元,全面完成2903户833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和1个贫困村出列的年度减贫任务,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4000元,有安全稳固住房,适龄青少年就学100%得到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参保率达100%,家庭成员中符合条件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饮水安全有保障,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持续打好蓝天、净土、碧水三大保卫战和水源地保护等7个标志性战役,各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8.5%。加强工业企业达标排放专项整治,推进22项工业炉窑综合治理,淘汰国Ⅲ及以下柴油货车2025辆,10县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认真落实河(湖)长制,编制完成10个县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建成763个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25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纳入国家和省级考核6个断面水体优于Ⅲ类比例为66.7%,消除劣Ⅴ类水体,西观桥断面水质持续保持Ⅳ类并达到考核要求,重金属排放量削减超过12%的目标。防控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稳步推进。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增强,金融、政府性债务、国有企业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化解政府隐性债务62.2亿元、国有企业到期债务3.77亿元,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31%,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六稳”、“六保”工作全面推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坚持以保促稳、稳中求进,积极主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切实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六稳”工作成效显著。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3万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完善“构二破三”、“调二提三”抓项目稳投资工作机制,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复工开工,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扭负为正,全年增长13.6%。持续深化LPR利率改革,实施企业名单制管理,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新增贷款131.65亿元,230户企业获得授信49.92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27.73亿元,较年初增长20.9%。新备案外贸进出口企业50户,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3.4%。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66.2%。全力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生产生活秩序趋于正常,社会预期总体稳定。“六保”任务全面落实。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9216.31万元,新增发放“贷免扶补”创业贷款5.69亿元,切实保住居民就业,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0.99万人。筹措安排城乡困难群众救助专项补助6.5亿元,确保12.9万城乡低保对象生活补助、8516名特困人员生活补助、593名孤儿基本生活补贴、1.6万临时救助人员临时困难生活救助足额及时发放,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其中城镇和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640元/月和4500元/年。民生支出达222.4亿元,占预算支出的75.8%。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攻坚工程,落实社会保险参保缴费“减免缓降”等援企纾困政策,为参保企业和个人减轻缴费负担5亿元,新发展市场主体2.74万户,总量达19.4万户。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全面落实,粮食产量达126.7万吨,粮食市场供应稳定;煤炭、油气、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5.5%,能源保障安全有效。“三进企业”活动深入开展,“四个服务团队”作用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加快发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累计发放工资95亿元,拨付基层运转经费12亿元,保障了工资的及时发放和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兜牢了“三保”底线。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打赢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慎终如始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组织27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咸宁市通城县,派出105名卫生应急队员、1800名民兵支援红河、临沧疫情防控工作,为全国全省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楚雄贡献。

(三)经济实现稳步回升增长,滇中城市群新增长极建设高质量推进。把稳增长作为建设滇中城市群新增长极的重要抓手,强化政策研储和供给、强化措施落实、强化运行调度,经济实现稳步回升。制定实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稳定经济运行30条、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行动计划、支持实体经济发展19条、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全面实施“十大专项行动”和“六大攻坚工程”,认真落实经济运行“五个主题”制度和指挥调度机制,全州经济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经济运行持续快速回升。地区生产总值从一季度的增长0.3%回升到全年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从一季度下降26.5%回升到全年增长13.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一季度下降5.1%回升到全年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6个百分点。GDP增速排名全省第4位、滇中第2位,滇中城市群新增长极建设高质量推进。

(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夯实,以五大枢纽为重点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高质量推进。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抢抓专项债项目机遇,加大项目开工和建设力度,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争取专项债券项目3批次38个、抗疫特别国债项目22个,落实资金54亿元。集中开工重点项目4批1328个,总投资1354.42亿元。五大枢纽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完成投资突出380亿元。楚雄至大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楚雄至双柏高速公路具备通车条件;永广铁路全面开通运营,元谋和永仁进入高铁时代,动车运营总里程达265.15公里,铁路运营总里程达602.55公里;楚雄机场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武定仁和、元谋坛罐窑中型水库建成下闸蓄水,滇中引水工程楚雄段进展顺利,双柏县白水河水库、楚雄市白衣河水库开工建设,姚安胡家山等3座中型水库和49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县市主城区5G网络实现全覆盖,建成5G基站729个,近12万用户开通或使用5G业务;州县乡村四级物流体系初步建成。战略枢纽优势更加凸显,数字经济、枢纽通道经济稳步发展。

(五)高质量跨越发展蹄疾步稳,“三高地”打造高质量推进。立足楚雄比较优势和特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全方位开放,持续增强发展活力。打造改革开放高地高质量推进。深入推进财税金融、国资国企、要素市场化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放管服”改革、信用体系和信用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广通镇在全省首家挂牌成立乡镇行政审批局和综合执法局,经济发达镇改革试点稳步推进,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政务服务指标连续2年排名全省第1位。进一步压实“一把手招商”责任,强化网络招商、以商招商,招商引资州外到位资金增长20.9%,其中产业到位资金占比达64.6%。打造创新创业高地高质量推进。扎实开展双创“六大行动”,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户、科技型中小企业85户、省级创新型企业4户。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云南楚雄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专家工作站18个。成功举办第四届科技入楚对接会12场,向外推介科技需求项目381项,签约项目162个,签约投资金额达634.26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打造现代产业体系高地高质量推进。坚持“两型三化”、“七链统筹”和“一突出两打造”,加快发展“绿色+”、“特色+”、“互联网+”、“旅游+”,10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5.2%。绿色能源牌打造取得新成效,争取到装机规模203万千瓦的光伏项目,占全省规划装机规模68%。楚雄隆基二期、三期项目加快推进,新材料与绿色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长4.2%。绿色食品牌打造成效显著,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58个,新增省级绿色食品“10大名品”、绿色食品加工业“20佳创新企业”2个,创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1个、特色县2个,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427户,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4%。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打造扎实推进,谋划并推动实施“楚雄四大走廊”建设,石羊古镇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5家A级景区完成智慧化建设,23家A级景区实现“一部手机游云南”功能全覆盖。楚雄市、元谋县位列“2020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名单”,全年接待游客470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59.5亿元。全国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基地启动建设,楚雄州中药制剂研发中心、中国彝医药博览馆投入使用,“中国·楚雄医药康养示范园”运行良好,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6.1%。云南省电子商务示范州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达20.6亿元。

(六)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三区”打造高质量推进。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发展战略,“中国彝乡·滇中翡翠·红火楚雄”更加熠熠生辉。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打造高质量推进。实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和精品工程项目11个,持续推进“十百千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程,完成45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示范社区建设项目,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永仁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243家单位命名为省级示范单位,命名楚雄州第三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154个、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家庭”136户。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先行示范区打造高质量推进。全州各级河(湖)长共开展河湖巡查6.16万人次,治理河道74.98公里,清理整改小水电站88座。完成营造林72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099.71万株,完成森林管护面积3341.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01%。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大姚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省级“美丽县城”,9县市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市通过验收和公示,101个乡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获得命名和通过公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支撑区高质量打造。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楚雄高新区和禄武产业新区“双核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楚雄市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深入推进,“5+15”特色小镇创建取得新成效。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楚雄市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新开工建设海绵城市6平方公里,新建城市公厕85座,改扩建城市公厕6座,新开工棚改项目5099套,改造老旧小区12485户,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76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4.2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7.73%。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较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3.2个百分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12296个自然村全部达到农村人居环境1档标准;农村“四好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姚安、大姚、元谋被国家水利部认定为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七)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动摇,8项惠民工程、10件民生实事全面落实。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残疾儿童入学率分别达91%、98.88%、94.28%、99.57%。投入各类学生资助项目资金6.58亿元,资助贫困学生95.1万人次。实施“一村一幼”项目124个、财政奖补项目70个,极大改善了农村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普通高考本科以上上线率达78.2%,总上线率达99.97%,居全省前列。民办教育、民族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健康楚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卫生机构全部达到贫困退出标准,10县市人民医院均达到《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74元。楚雄州基层胸疼中心、卒中中心等建设走在全国全省前列,10县市均已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食药品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妇女儿童工作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提升改造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或改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5个,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1234场次,服务群众31万人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84.1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0.5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24.01万人,基本医疗参保人数达251.69万人。连续16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惠及全州5.34万名企业退休人员,调整提高后月人均养老金达2657元。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有力,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实现了应保尽保、精准救助;养老服务业蓬勃发展,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养老服务条例立法工作,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有养老床位33.9张。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推行“4+3”殡葬改革工作模式,全州乡镇农村公益性公墓实现100%全覆盖。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和公益法律服务专项行动,群众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强化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预防、动植物疫病预防等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预警监测能力不断提升。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州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离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仍然薄弱。县县通高速公路目标还未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占公路通车里程的1.94%,5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尚未实现全覆盖,铁路网络规模不足;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总量不足,特别是应对重大传染病的能力急需提升。扩大内需任务艰巨。受疫情影响,居民消费意愿趋于谨慎,成品油、汽车等重点商品销售下滑,消费增速恢复缓慢;同时,民间投资意愿减缓,在库项目特别是大项目支撑不足,扩大有效投资压力较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短板依然突出。重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步伐不快,实体经济困难较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有待加强。巩固三大攻坚战成果任重道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大风险防控和污染防治依然存在许多短板弱项。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州委九届九次全会、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巩固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落实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扎实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努力在高质量推动滇中城市群新增长极、以五大枢纽为重点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创新创业高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地、改革开放高地、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先行示范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支撑区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建设“中国彝乡·滇中翡翠·红火楚雄”,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进出口总额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产量稳定在125万吨,万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省下达目标。

三、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及措施建议

围绕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建议重点抓好以下12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确保中央和省州党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更加全面精准把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以来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州委部署和要求,促进经济行稳致远。一是深入实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楚雄行动。按照州委九届九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楚雄行动各项措施,推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确保实现“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二是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供需互动的体制机制,增加经济的外向度,畅通内外循环。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消费网络,推动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引导供给的双向发力新机制。有效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发挥消费拉动作用。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主动融入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加快推进园区建设,积极探索实践“飞地经济”模式,为招大引强奠定基础。三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运用好“云南抗疫”等信息化防控手段,坚决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增强底线思维和风险防范意识,着力防范和化解政治安全、发展安全、社会安全等风险。持续抓好金融、政府性债务、国有企业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工作,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切实化解隐性债务存量,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四是推进实施“十四五”规划。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形成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县市规划、年度计划等为支撑的发展规划体系。完善规划实施机制,明确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和实施进度要求,确保如期完成。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和评估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强化财力保障,充分激发全社会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形成全体人民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二)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切实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深入实施抓“双创”稳就业行动,继续执行税费减免等援企纾困政策,鼓励支持再创业和再就业,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6亿元,新增就业人数4万人,稳住就业基本盘。制定实施抓项目稳投资专项行动,加强投资运行监测和调度,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继续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各项措施,提升金融机构精准服务能力,确保全年新增各类融资200亿元以上。用好用活促进外贸发展支持政策,支持州内企业扩大出口,着力抓好重大外资投资项目引进,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紧扣预期目标任务,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稳定社会预期。二是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认真落实援企稳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培训农村劳力18万人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0.4万人。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高度关注困难群体生活,强化救助措施,兜牢民生底线。深入实施好市场主体培育攻坚工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户,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0户,新登记市场主体3.2万户。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6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25万吨,确保粮食市场供应稳定。加强煤电油气等能源供应保障工作。聚焦千亿级百亿级产业建设目标,梳理全州重点产业链名录,着力开展关键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专项行动,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树牢“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切实兜住“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底线。

(三)围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目标,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扎实做好“三农”工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建立健全“简便、快速、精准”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救助、产业扶贫利益联结全覆盖、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扶志扶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六大机制”,接续推动脱贫摘帽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消除1320户3872人边缘易致贫户致贫风险,全面消除484户1624人脱贫不稳定户返贫风险,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确保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能致富、不返贫。二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争当乡村振兴的排头兵”要求,在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县建设。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行动,全面启动规划建设10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0个精品示范村、1000个美丽村庄。抓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大力恢复生猪生产,统筹抓好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生猪出栏340万头以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启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兴服务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推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四)围绕在高质量建设滇中城市群新增长极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着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滇中城市群新增长极。一是全力以赴稳增长。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强化政策和制度供给,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稳增长政策措施,制定实施我州支持实体经济、促进消费、扩大投资等稳增长政策措施,严格落实经济运行“五个主题”、州级领导“七挂钩”、挂图作战等制度,持续实施“十大专项行动”、“六大攻坚工程”,打通堵点,补齐短板,强化经济运行预警分析,及时应策推动问效,切实稳增长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全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二是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认真落实“构二破三”、“调二提三”抓项目稳投资工作机制,抓住国家继续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两新一重”建设等政策机遇,积极做好重大项目的申报争取工作。紧扣五大枢纽、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领域,高质量谋划一批带动作用强、辐射范围大、发展后劲足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五个一批”动态管理、滚动推进的良好格局。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州县筹集项目前期经费3亿元以上。进一步压实稳投资工作责任,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双十”重大工程、“四个一百”重点项目、年度重点支撑项目建设,确保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完成60亿元以上、新型城镇化投资完成300亿元以上、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完成800亿元以上。三是全力以赴扩大消费。实施更有针对性、更大力度的促消费政策,支持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促进旅游市场复苏,带动餐饮、住宿、娱乐等消费增长。开展“以旧换新”活动,推动家电、汽车等工业品下乡,大力发展电商平台,推动农产品进城,全力促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快速回升增长,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切实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五)围绕在高质量建设以五大枢纽为重点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着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持续实施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和“互联互通”工程,争取牟元、楚景等高速公路和楚雄机场开工建设,推进金沙江黄金水道客货运码头和港口建设,确保综合交通投资增长6%;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产业发展项目,确保工业投资增长20%;加快推进滇中引水楚雄受水区、小石门大(二)型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水利投资增长35%;加快推进203万千瓦装机的新能源项目建设,确保能源投资增长45%;加快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网络强州、智慧楚雄和数字楚雄建设,确保数字经济投资增长200%。统筹推进保障性住房和高品质住房建设,增加租赁住房用地有效供应,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确保房地产投资增长1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高标准农田32.64万亩,确保农业投资增长5%以上;加快推进“四大走廊”建设,持续完善旅游文化基础设施,确保旅游文化投资增长20%;抓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加快楚雄州传染病医院等卫生健康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育卫生体育基础设施,确保卫生投资增长20%、教育投资增长20%。加快实施一批生态环保项目,确保生态环保投资增长30%。

(六)围绕在高质量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地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着力培育和发展重点产业。坚持“两型三化”、“七链统筹”、“一突出两打造”,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力争重点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一是争当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排头兵。加快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金沙江光伏提水灌溉等项目,全力争取中缅石油炼化二期1000万吨项目落地,建设全国绿色能源基地、绿色石化基地、区域性国际能源枢纽;推进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建设世界一流“中国新钛谷”,建设绿色硅、铜、钛精深加工基地,确保绿色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长45%以上,争当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的排头兵。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实施“一二三行动”,发展“一县一业”,抓住种子端、电商端,加快农业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标准创建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园区,争创1个省级示范县,培育10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建设10个高水平产业基地,新增“三品一标”认证90个,抓好楚雄市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争当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排头兵。持续深化旅游革命“三部曲”,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加快推进“四大走廊”建设,建设半山酒店2—3个,促进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争当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排头兵。二是全产业链重塑传统支柱产业新优势。巩固优质烟叶强州地位,优化卷烟结构,力争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5%。推动农产品生产端精耕细作,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力争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产业增加值增长6%;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批零住餐、社区新零售,推进商贸物流智慧化发展,力争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增加值增长8%;推进制造强州,打造绿色硅产业、绿色新钛谷等产业集群,力争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产业增加值增长12%;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旅游新业态、新优势,力争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0%;加快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发展,强化产业科研,推动生物医药加工基地和原材料药材基地建设,推动健康养生产业市场化、融合化、高新化、集聚化发展,力争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1%。统筹发展新兴服务业、绿色能源产业、绿色石化产业、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业,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三是加快数字楚雄建设。推进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化应用部署,推进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争当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排头兵。四是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进产业园区优化调整步伐,加快推进楚雄高新区、禄武产业新区建设,完善基础配套,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持续实施“六大攻坚工程”,突出主导产业,推进重大技术改造工程和“双百”工程,持续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继续开展“三进企业”活动,发挥好“四个服务团队”作用,加大对重点企业的协调服务力度,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民营“小巨人”培育工程,培育一批行业领先、发展潜力较大的“小而强”、“小而优”的“小巨人”企业,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

(七)围绕在高质量打造创新创业高地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州战略,实施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工程、平台搭建工程、主体培强工程、人才引培工程等,不断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推动创新型楚雄建设。一是加强创新人才引培。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注重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强化创新型人才培育,培养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青年科技后备人才,选拔培养省级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20人,新增省级科技特派员40人,培养彝乡英才130名。二是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大力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壮大,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40户。三是加快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推进重点技术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科技园区建设,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推动平台创新资源共享,新增省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5个以上,申报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科技项目45项以上。继续开展“双创活动周”、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各类“创客”大赛,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四是强化科技开发合作。持续深入推进科技入楚,率先实施军民融合发展规划,推介项目300个以上,签约资金500亿元以上。

(八)围绕在高质量打造改革开放高地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着力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一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深化财税金融、自然资源、国资国企、要素市场化等改革,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入融合、高效联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效政府更好结合。二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更优营商环境。稳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推进“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向基层延伸,加大“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使用力度,确保政务服务网上办率保持在95%以上,认真落实营商环境“红黑榜”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努力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和“全程服务有保障”的营商环境。三是加快建设开放平台。高标准规划建设楚雄高新区,积极申报建设综合保税区,支持楚雄高新区申报建设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实施育主体、增品种、拓市场行动,开拓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东等地区市场,推动外贸市场多元化。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拓展对外贸易线上渠道。四是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聚焦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盯行业龙头企业,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工作,强化“一把手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全产业链招商,提高招商项目落地率。继续深化与金华、安庆等地的友好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省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和深度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持续开展以长三角、泛珠三角、京津冀、川渝等地区为重点的区域性合作交流活动。力争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产业招商占州外到位资金比重达60%。

(九)围绕在高质量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支撑区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孟中印缅、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中缅、中越、中老经济走廊建设。一是完善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与周边州市交流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全省在打造区域跨境物流中心等领域开展跨境合作,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产能互补、市场共建,构建优势互补、深度融合、互利共赢合作模式。二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接轨昆明、双核引领、聚群崛起、多点支撑、廊带联动、一体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空间布局,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逐步形成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均衡化。三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城镇综合交通、棚户区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干净、宜居、特色、智慧”总体要求,加快推进“美丽县城”建设,高质量推进“5+15”个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品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5%,建筑业总产值增长20%。全面放开城镇地区户口迁移政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落户,确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十)围绕在高质量打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先行示范区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着力建设最美中国彝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为全面筑牢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楚雄贡献。一是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严格落实绿色发展相关政策,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积极鼓励环保产业发展,倡导绿色出行方式。加快推进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美丽公路、美丽河湖、美丽景区建设,打造最美中国彝乡、“滇中翡翠”。二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7个标志性战役,坚决全面如期完成各类环保督察、审计反馈问题整改。认真执行河(湖)长制,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工业炉窑综合治理,加强城市扬尘综合整治,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调治理,巩固龙川江西观桥断面水质改善成果,确保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县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2%以上。三是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积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林营草造林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50万亩。四是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坚决扛牢压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工作要求,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合力共治的良好格局。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先行示范区建设,以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一)围绕在高质量打造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着力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来守护,扎实抓紧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弘扬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统领,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思想观念深深扎根各族群众心中。实施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十进”工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提质扩面。争创1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2个示范乡镇、50个示范村(社区)、10个示范单位,打造10个以上精品示范点。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加大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服饰、歌舞等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发展彝绣文化产业,举办好“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扎实推进宗教工作“一网两单”制度落实。

(十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补短板惠民生专项行动,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城乡普惠性学前教育投入,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2%以上、98%以上、94.5%以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和老年教育。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事业发展。二是加快健康楚雄建设。实施健康楚雄16项行动计划,巩固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果,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传承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彝医药),打造“中国彝药之乡”品牌。加强疾病防控和检测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重大疫病防控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持续巩固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成果,不断提升全民公共卫生素质。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深入挖掘彝族文化资源优势,助推彝绣、彝剧等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文艺创作“八大工程”,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四是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和临时救助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应助尽助。以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为重点,补齐养老机构结构短板,提速医养融合发展。完成329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5000户农房抗震改造工程,确保住有所居。五是着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推进“法治楚雄”、“平安楚雄”建设,全力抓好全国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面落实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扎实做好禁毒防艾、防灾减灾、应急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维稳、依法治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重点工作,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实现今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工作安排,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虚心听取州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