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楚雄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楚雄州流动经济建设发展战略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楚政通〔2022〕38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有关部门,楚雄高新区管委会:

现将《楚雄州流动经济建设发展战略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7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楚雄州流动经济建设发展战略规划

(2021—2025年)

 

 

 

2022年7月

前 言1

第一章 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2

第一节 发展现状2

第二节 存在问题6

第三节 面临形势9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1

第一节 指导思想11

第二节 基本原则12

第三节 发展目标13

第三章空间布局15

第一节 国际流动经济带15

第二节 国内流动经济带18

第三节 省内流动经济带19

第四节 州内流动经济网22

第四章 重点任务29

第一节 强化枢纽作用,提升流动经济运作力29

第二节 促进消费升级,提升流动经济吸附力33

第三节 打造流量平台,提升流动经济控制力38

第四节 完善金融体系,提升流动经济承载力42

第五节 强化技术支撑,提升流动经济创新力44

第六节 升级文旅产业,提升流动经济生命力45

第七节 夯实人力资源管理,提升流动经济整合力47

第五章 保障措施49

第一节 完善工作机制49

第二节 加大政策支持49

第三节 拓宽融资渠道50

第四节 建立统计体系50

第五节 明确任务分工51

前 言

流动经济是指在经济领域中依靠各种生产要素或生产物的流动而带来经济效益与发展的经济,是以开放包容、内外联动的发展理念为指引,凭借优越的区位、交通、环境、资源禀赋和营商环境,吸引要素落地,聚合人才、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增长动能,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大力发展流动经济对于推动楚雄发展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更加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打造滇中崛起增长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具有重大意义。

本规划依据《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楚雄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编制,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远景目标展望到2035年。

第一章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节 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2020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2.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1.93亿元,同比增长5.7%,占GDP比重19.1%,拉动经济增长0.9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45.89亿元,同比增长8.8%,占GDP比重39.8%,拉动经济增长3.8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64.33亿元,同比增长3.0%,占GDP比重41.1%,拉动经济增长1.22个百分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8%、63.8%和20.4%。重点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7.8%。烟草、冶金等传统产业不断巩固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业、商贸物流业、新兴服务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旅游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业年均增速超过40%。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金融业、房地产业等流动经济7个主要行业,实现增加值436.55亿元,占GDP比重为31.81%。

表1 楚雄州2020年流动经济行业增加值情况表

流动经济行业

增加值

(亿元)

比上年增长(%)

占GDP比重(%)

批发和零售业

103.02

-2.6

7.51

住宿和餐饮业

31.38

-5.0

2.29

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

64.59

7.7

4.71

金融业

49.49

4.7

3.61

房地产业

61.56

-2.8

4.49

旅游文化产业

36.33

-23.2

2.63

新兴服务产业

90.18

6.9

6.57

合 计

436.55

2.8

31.81

二、商贸规模进一步扩大

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商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8.66亿元,同比增长3.7%;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零售额3.26亿元,同比增长6.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8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61元。外贸进出口总额99.49亿元,同比增长43.4%。其中:出口额99.03亿元,同比增长43.3%;进口额4599万元,同比增长94.3%。商品流通行业营业收入相比2019年和2016年增幅较大。

表2 2020年商品流通行业营业收入情况表

商品流通行业

2020年营业收入

(亿元)

比2019

增长(%)

比2016

增长(%)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

15.26

-2.4

15.8

邮政业

1.6

10.7

44.1

批发业

345.67

-5

-1.8

零售业

371.47

0.2

13.47

住宿业

22.01

-8

76.08

餐饮业

86.54

-3.3

42.75

旅游业总收入

459.53

-22.74

157.9

旅游外汇收入

0.42

-80.4

-35.6

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2.97

1.7

13.96

三、流通体系不断完善

截至2020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21824.99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546.1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铁路里程达602公里,昆楚大动车投入运营,楚雄接入全国高铁网;水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水运交通通航航道3条200余公里,运输能力和运输量迅速增长;管道运输取得新发展,中缅油气管道、楚攀天然气管道建成运营;物流企业规模和数量不断发展壮大,物流园区、商品市场、农产品流通和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2020年货运量4008.03万吨,铁路发送货物243.97万吨,同比增长28.5%。

四、资本环境进一步优化

全州共有银行金融机构29家,金融网点遍及城乡,小额贷款、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等稳步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发展。2020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343.85亿元,比年初增长5.9%,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039.32亿元,比年初增长12.5%,保费收入32.83亿元,同比增长6.5%。引进州外到位资金总额同比增长20.9%,实际利用外资545万美元,同比增长66.2%,招商引资势头良好。

五、信息服务逐步完善

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网络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提升。通信光缆达22.9万皮长公里,州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达2.3T,有5条国际通信光缆,7条省际通信光缆过境,各类型移动通信塔站5900余座,各类通信基站1.94万余个,实现宽带网络和4G信号城市、乡镇、行政村全覆盖,用户实际平均接入速率达100M,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达73.8万余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44万户,城乡社会信息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5G网络建设有序推进,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互联网+”等工程不断推进,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六、旅游文化经济迈上新台阶

旅游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取得新成效,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覆盖全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重点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扩展。2020年共接待国内游客4681.6万人次,海外入境游客7843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9.53亿元,旅游外汇收入4153.03万元。

七、人力资源状况得到改善

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人才队伍建设取得进展,就业形势进一步改善。202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2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46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5人,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44名和288名,入选“云南省创新团队”1个,人才队伍素质和结构明显改善。全州从业人员达179.16万人,其中从事农业产业91.36万人,占51.0%;从事非农产业87.8万人,占49.0%。城镇登记失业率3.37%。

八、新经济下的新模式与新业态不断涌现

城乡高效配送试点项目全面启动,物流信息平台和农产品大数据平台成功上线,城际配送中心基本建成,南华县“物流信息平台+企业+社会运力+服务站点”模式在全省推广。电子商务示范州建设全面启动,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覆盖9个县市,建成州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创业孵化园11个,入园孵化企业超过200户。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0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103个、行政村电子商务服务点499个,全州共有电商企业590户、个体电商1995户,各类电商销售平台2585个,其中网上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龙头企业21户,网络零售额20.58亿元,同比增长41.94%。

九、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实施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清单化和“一颗印章管审批”,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成运行,网上可办率达95%以上,“减证便民”改革取得实效,“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推进,为楚雄州流动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进展

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镇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条件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建设有序推进,道路、公共交通逐渐完善,城市综合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以楚雄和禄丰为核心、8个县城为重点、103个乡镇为支撑的城镇发展体系初步形成。城镇建成区面积由2015年底的166.64平方公里增加到2020年底的184.7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39.11%提高到2020年的44.82%。

二节 存在问题

一、现代流通体系尚未形成,要素辐射流动性不强

物流园区、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物流体系和市场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和交易市场短板突出,快递物流园、铁路专用线等重点项目推进缓慢,物流企业“小、散、弱”现象突出,规模化、标准化运营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竞争力不强,转型升级缓慢,服务功能单一。物流资源集聚程度低、利用率低、配置不合理、整合度不高。公路网络不完善、高等级公路密度低;铁路基础设施网络规模不足,运输能力弱;民用航空仍然空白,完善的现代流通体系尚未形成,导致要素互联互通能力不强。

二、产业基础薄弱,要素集聚吸引力不足

产业发展不均衡,一产比重偏高,二产总量偏小,三产结构层次低,三次产业总体发展后劲不足,支柱产业单一,制约因素凸显。制造业层次偏低,产业链条短,产品大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外向型产业薄弱,外销产品附加值低,与周边区域的经济联系较少,外贸依存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仅占全省的3.71%,在充分释放潜力和构建外向型经济等方面还有差距。资源配置能力不足,区域影响力不强,招商引资难度大,主动融入滇中带动滇西作用发挥不充分,对各类要素集聚吸引力有限。

三、信息化发展水平低,要素交互流动效率不高

2020年,全州信息化发展指数68.81,居全省第5位,排在昆明、曲靖、玉溪、红河之后,低于全省平均值(69.06)0.25个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边远地区网络覆盖深度和广度不够。信息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发展,相关产业主体培育不足,信息产业总体发展滞后。各信息系统分散建设、数据端口不统一,且缺乏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导致数据共享程度不高,“信息烟囱”现象突出,信息交互流动效率不高。

四、金融体系不完善,要素资本吸附作用有限

普惠金融服务不到位,资本市场发育不足,多层次的金融体系还不完善,州内企业总体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不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能力不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不完善、银行网点不足等问题,导致对资本要素的吸附能力较弱,给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和保障有限。

五、人力资源基础薄弱,要素集聚吸纳能力不强

全州有普通高校2所,普通中专学校26所,培养人才的能力不强,人才总量不仅不足且流失严重,人力资源状况与周边区域相比还存在差距。就业人员中仍以从事农业产业为主,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乏,现代商贸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导致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能力不强。城市人口超过20万人的仅有楚雄市,内生动力不足,聚集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吸纳就业和人口聚集的能力较弱。

六、消费能力弱,要素促进内需增长作用有限

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不高,2020年全州生产总值仅占滇中五州市的8.6%,全州人均生产总值56433元,高于全省(51975)4458元,低于全国(72371元)15938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85元,低于全国(43834元)554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61元,低于全国(17131元)4270元。城镇化率不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4.82%,比全国(63.89%)低19.07个百分点,比全省(50.05%)低5.23个百分点,26930人城镇居民和134333人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居民整体消费能力不强,购买力弱。

三节 面临形势

一、发展机遇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带来重大历史机遇。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的深入推进,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加快推进,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生效,云南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效应将明显提升,经贸合作水平将显著提高。楚雄州地处国家战略规划区的重要节点,资源、环境得天独厚,“承东启西,北上南下”区位优势明显,对促进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等要素的合理流动,拉动投资、扩大消费、催生新兴产业奠定了基础,为全州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主动服务和融入长江经济带、滇中城市群等国家和省发展战略,强化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经贸合作,提高服务内陆省(区、市)、南亚东南亚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实现跨越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在全球扩散蔓延,在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党中央作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2020年11月RCEP协议的正式签署将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机遇形成叠加,有利于充分发挥楚雄州独特区位优势,拓展楚雄发展空间,提高楚雄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版图中的地位,推动要素自由流动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楚雄州高质量发展迎来新机遇。

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楚雄州位于云南省地理中心,有着“省垣门户、滇中走廊、川滇通道、迤西咽喉”的独特区位优势,是滇西地区和川滇两省互联互通的陆路要冲,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是昆明西出滇西7州市、直通印度洋的必经之地,也是滇中北上成渝的最便捷通道,更是连接南亚东南亚大通道的重要枢纽。随着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加快推进,楚雄州将成为滇西及澜沧江—湄公河国际合作等区域的重要交通节点,有利于构建形成东连长三角、珠三角,西接缅甸的国内国际要素自由流动的新通道,有利于破解楚雄州跨越式发展瓶颈制约,为流动经济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为流动经济加快发展奠定基础云南省人民政府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和《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重点推动八大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构建“一主四副、通道对接、点轴联动”的滇中发展空间格局,其中明确了楚雄作为滇中城市群副中心的核心地位。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楚雄州制定出台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楚雄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实施方案》《楚雄州商贸物流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为发展流动经济带来了良好条件。

二、面临挑战

区域经济竞争面临同质化风险。在国家和省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推动下,区域经济发展依托比较优势,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超越的竞争发展新态势。楚雄州大部分产业链较短,精深加工等产业链附加值较低,与周边区域产业发展差异化不明显,在区域发展竞争中,面临着“同质化”的风险。加之楚雄是滇中城市群成员之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均穿境而过,面对省会昆明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人才虹吸效应的挑战。

自然禀赋可能陷入资源诅咒怪圈。楚雄州自然资源丰厚,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70.01%,物种资源丰富,农业资源禀赋独特,生态良好,是滇中地区绿色明珠和生物资源宝库,是省内发展绿色经济的沃土,但是过度依赖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会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持续增长乏力,使地区发展陷入困境,良好的资源禀赋有可能陷入“资源诅咒”的怪圈。

产业发展可能陷入低端锁定困境。重点产业的产业链短,核心竞争力不足,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低,高端研发科技设计能力不足,产出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产业大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水平,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弱,品牌培育滞后,缺乏市场竞争力。科技研发实力弱,投入水平低,创新不足,智能制造的发展水平较低,高层次人才、研发人才匮乏,人才支撑不足,产业发展有陷入“低端锁定”困境的风险。

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州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重大战略机遇,更加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树立“要素流动无障碍、要素流动数字化、要素流动有平台”的流动经济发展理念,全力打造物流、信息、资金、商品、人员、技术六大流动经济体系,构建高效降本、内外联通的现代物流体系,高速泛在、绿色安全的信息流动体系,便捷高效、公开透明的资金流动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流动体系,畅通规范、配置健全的人员流动体系,科创引领、协同共治的技术流动体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以新业态发展、新技术应用、新产业培育为手段,积极打造有效支撑规模要素流动的载体和平台,实现区域内的“多流合一”和高效整合,发挥要素的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形成楚雄“换道超车”新优势,努力打造滇中崛起增长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节 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机制提高要素流动效率,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形成社会化、专业化、集聚化、多元化发展格局。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引领企业树立流动经济发展意识,通过规划制定、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监督管理等措施,营造畅通国际国内商品、人员、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流动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

——融合联动,集群发展。依托重点生产与生活要素,积极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推动商流、物流、人员、信息流和资金流等相关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实现各层次各种类要素的有机结合和集聚发展。推动区域和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化,促进发展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大幅提升楚雄州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科技驱动,改革创新。顺应“互联网+”趋势,发挥科技进步对提升要素流动效率的引领作用,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体制机制改革中的广泛应用。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要素流动服务领域各项改革,破解阻碍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制度和政策壁垒,切实优化发展环境,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用足用好自然、文化、产业等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打造具有楚雄州特色的现代化流动经济体系,形成“换道超车”新优势。在不同产业、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培育、认定、壮大一批关键要素流动相关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平台,连点成线、以线带面,促进全州要素流动网络的完善,提高要素流动水平。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抓住绿色发展上升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楚雄州绿色生态优势,实施“绿色+”与物流、商贸、金融、旅游文化领域的深度融合,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制造、生态物流、生态金融、生态旅游等领域的发展优势,促进流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州流动经济的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公共服务基本形成,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流动经济的发展力及创新力不断提升,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具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面向南亚东南亚合作初具规模,流动经济的引领效应持续放大。

到2035年,具有全国示范性的特色流动经济体系基本形成,竞争力和创新力大幅提升,国内外优质流动要素在楚雄州吸附、聚集和整合,商流、物流、人员、信息流、技术流和资金流“多流合一”,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向经济与发展优势转化,构建形成植根滇中、面向全省、联通国内、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三带一网”流动经济发展格局,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3楚雄州流动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表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规划指标

展望指标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物流

货运量(万吨)

4579.57

5653.32

6974.47

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

83.61

109.37

143.58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

15

14.75

14.5

商流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455.53

596.79

788.57

进出口总额(亿元)

200

295

432

限额以上企业数(户)

960

1250

1563

大型专业特色市场(个)

5

6

8

技术流

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1.2

1.5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7.82

8

8.5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59

2

2.5

信息流

宽带家庭普及率(%)

>90

>98

100

100M以上光纤入户占比(%)

100

100

100

互联网州际出口带宽(G)

2800

3600

4600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6.5

7

8

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企业(户)

8

12

16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规上企业(户)

10

15

20

资金流

金融业增加值(亿元)

51.90

71.32

99.90

金融业占GDP比重(%)

3.62

3.56

3.50

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年均增速(%)

15

15

15

人才

新增城镇就业(万人)

6.49

8.78

11.66

高技能人才总量(万人)

6.95

9.4

11.85

第三章空间布局

依托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国内各区域的经济往来、要素流动,构建形成国际流动经济带、国内流动经济带、省内流动经济带和州内流动经济网的“三带一网”流动经济战略布局。

一节 国际流动经济带

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着力构建“两主一辅”的国际流动经济带,推动形成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直达印度洋的大通道,为流动经济的发展找到国际出入口,形成对国际要素资源高效整合的国际流动经济体系。两主楚雄—南亚流动经济带、楚雄—东南亚流动经济带;一辅:楚雄—成渝—中欧班列流动经济带。

1楚雄—国际流动经济带

一、楚雄—南亚流动经济带

依托楚雄—景东—临沧—缅甸(皎漂)—印度洋—南亚高速公路、铁路、海运等多式联运形成面向南亚的海上物流大通道,依托楚雄(广通)—大理—保山(猴桥)—密支那—加尔各答(孟中缅印通道)陆上通道以及伊洛瓦底江水运通道形成楚雄州面向南亚的陆海物流大通道,大力发展跨境物流,积极推进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及配送中心建设,配套仓储、加工、包装、配送等功能,将特色农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能源、先进装备等产品输出到孟加拉国、印度等南亚国家;将南亚国家的矿产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果蔬等产品通过楚雄输入到国内。通过楚雄—南亚流动经济带的建设,加强与南亚国家的区域联动和国际合作,有机衔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形成国际化要素资源的区域优化配置。

二、楚雄—东南亚流动经济带

利用楚雄—昆明—玉溪—红河(河口)—胡志明市(中越通道)、楚雄(广通)—景东—临沧—大理—保山—德宏(瑞丽)—仰光/皎漂(中缅通道)、楚雄—普洱—临沧(清水河)—腊戌(中缅通道)、楚雄—普洱—西双版纳—缅甸(中缅通道)、楚雄—昆明—玉溪—西双版纳(磨憨)—磨丁—曼谷(中老泰通道)等陆上通道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形成楚雄面向东南亚的物流大通道,将楚雄州乃至云南的特色产品输出到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将东南亚国家特色产品通过楚雄输入到国内。通过构建“楚雄—东南亚流动经济带”,有机衔接中老、中缅和中越经济走廊,带动楚雄州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抢抓RCEP协议正式生效机遇,有效提高国际化要素的区域流动效率。

三、楚雄—成渝—中欧班列流动经济带

依托金沙江水运、京昆高速公路、“楚雄(广通)—成都”铁路,形成楚雄北向运输通道,连通成渝双城经济圈,有效衔接中欧班列“成都—罗兹”“成都—维也纳”“成都—波兰弗罗茨瓦夫”,将楚雄州乃至云南省的特色产品等通过铁路多式联运输出到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奥地利等欧洲各国;将欧洲各国产品经铁路多式联运输入到省内。通过“楚雄—成渝—中欧班列流动经济带”的建设,提升与铁路沿线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范围和速度,实现与欧洲发达国家高端要素资源高效对接,有效促进要素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激发楚雄州经济发展活力,带动形成经济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模式。

二节 国内流动经济带

发挥州内大通道连接国内各区域间经济往来作用,着力打造三主两辅的国内流动经济带,加快优质资源要素向经济新动能转化,形成国内要素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流动经济体系。三主楚雄—长三角流动经济带、楚雄—珠三角流动经济带、楚雄—西部陆海新通道流动经济带;两辅楚雄—首都经济圈流动经济带、楚雄—西藏流动经济带。

图2楚雄—国内流动经济带

一、楚雄—长三角流动经济带

利用楚雄—昆明—曲靖—上海(沪昆运输通道)以及金沙江水上运输通道,联动长江经济带,搭建“楚雄—长三角流动经济带”,有效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将特色农产品销往长三角及沿海地区,提升楚雄高原特色农产品和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楚雄—珠三角流动经济带

利用楚雄—昆明—广州—深圳(汕昆运输通道),有机衔接珠三角经济区及粤港澳大湾区,将特色农产品销往珠三角地区,提升楚雄州高原特色农产品竞争力。不断深化同珠三角地区区域合作,集聚多方资源优势,形成相向发展合力,促进“楚雄—珠三角流动经济带”的区域融合发展。

三、楚雄—首都经济圈流动经济带

利用楚雄—成都—西安—北京(京昆高铁通道),向北对接首都经济圈,构建云南省与我国北方地区协同联动发展的流动经济带,增强要素集聚裂变能力,打造要素集聚中心,巩固提升楚雄州区位优势,力争成为云南对接首都经济圈的“领跑者”。

四、楚雄—西藏流动经济带

利用楚雄—大理—丽江—迪庆—西藏(滇藏通道),对接迪庆及西藏地区,构建“楚雄—西藏流动经济带”,形成楚雄州和西藏的要素自由流动,联动迪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云南联动陆上丝绸和南亚东南亚的一条独特流动经济带。

三节 省内流动经济带

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各区域间的互联互通,着力打造“一主五辅”的省内流动经济带,努力成为滇中崛起增长极。一主楚雄—滇中流动经济圈;五辅楚雄—滇东北流动经济带、楚雄—滇东南流动经济带、楚雄—滇西南流动经济带、楚雄—滇西流动经济带、楚雄—滇西北流动经济带。

3楚雄—省内流动经济带

一、楚雄—滇中流动经济带

依托“楚雄—昆明—曲靖”及“楚雄—昆明—玉溪”铁路及高速公路等交通优势,畅通楚雄州与滇中城市(昆明、玉溪、曲靖)的生产要素流动与循环,与滇中城市群形成业态互补的发展格局。联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 片区,为高端制造、航空物流、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提供有力支撑,巩固提升楚雄区位优势,成为滇中崛起增长极。

二、楚雄—滇东北流动经济带

利用“元谋港—白马口码头—新民码头—水富港”打通金沙江—长江黄金水道航运通道,对内畅通楚雄州与滇东北城市(昭通)的要素流动和协同联动,对外北向与四川攀枝花和成渝经济区的合作、融入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发展的前沿,主动承接成渝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等先进地区产业转移,形成先进生产要素资源在楚雄州区域内的高效整合,建设成为推动滇川合作的重要桥梁枢纽和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新的增长极。

三、楚雄—滇东南流动经济带

利用“楚雄—昆明—红河”铁路、“汕昆高速”“广昆高速”,畅通楚雄州与位于滇东南城市(红河、文山)的要素流动。联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红河综合保税区、河口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文山富宁港、文山天宝口岸等,为楚雄州与越南等的国际化要素流动与配置提供有力支撑,有效提高生产要素的集聚、辐射和整合能力。

四、楚雄—滇西南流动经济带

利用“昆楚大”和“昆磨”高速、 320国道、214国道等,畅通楚雄州与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的要素流动,联动中老磨憨—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云南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磨憨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临沧( 清水河) 省级陆上边境口岸型物流枢纽、普洱孟康口岸等,有效提高楚雄州与滇西南区域的省域和国际化要素的流动与配置效率。

五、楚雄—滇西流动经济带

利用“广大铁路”“大瑞铁路”,畅通楚雄(广通)—大理—保山—德宏的要素流动,构建“楚雄—滇西流动经济带”。联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宏片区、瑞丽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保山猴桥口岸等,为跨境商贸、跨境产能合作的要素流动与配置等提供有力支持,有效提升与滇西区域城市的要素流动效率。

六、楚雄—滇西北流动经济带

利用“昆明—楚雄—大理—丽江”铁路、“楚大高速”“大丽高速”“大保高速”,畅通楚雄州与滇西北城市(丽江、迪庆、怒江)的要素流动,构建“楚雄—滇西北流动经济带”。吸引区域原材料、人力、资本等要素在楚雄交汇,促进要素资源的再分配和区域深层协作,从而有效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并产生多种辐射作用,提升楚雄州流动经济平台效能。

四节 州内流动经济网

按照立足楚雄、服务云南、沟通“两洋”、连接“三亚”、适度超前的原则,做好州内各县市之间规划衔接,加快构建的“双核、四带、三群”和“极辐射多三角”的楚雄州内流动经济网。

4楚雄州内流动经济网布局图

一、双核

围绕楚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云南禄武产业园区规划发展目标,把以楚雄高新区为支撑的楚雄片区和以禄武产业新区为支撑的禄丰片区打造为引领流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着力打造以楚雄国家高新区为支撑的楚雄片区核心引擎。以楚雄高新区为核心,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依托已建成的昆楚大、楚姚高速,以及在建的玉楚、永姚等高速公路,加快推进楚雄机场前期工作,加快融入区域高速公路网、航空网,进一步把综合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辐射带动牟定、姚安、南华、双柏、禄丰市广通镇一体化发展,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为推动力,以楚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支撑,充分发挥高新区区位、产业、环境和资源优势,明确主导产业方向,集聚发展要素,引入培育“绿色+”“特色+”“互联网+”等新业态,推动产业智能化和数字化升级,将楚雄市打造成流动经济高端要素聚集地,畅通楚雄市与其它县城之间的各类要素流动,形成楚雄州流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聚集地。

着力打造以禄武产业新区为支撑的禄丰片区核心引擎。以禄武产业新区为核心,围绕武易高速公路和昆广高速公路,以成昆铁路复线永仁至广通段、广大铁路、昆广复线为重点,依托园区产业优势,优化园区产业发展布局,进一步把综合交通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充分发挥禄丰东连昆明安宁、南接玉溪易门的区位优势,牢牢抓住全省开发区优化提升的重大发展机遇,积极主动与滇中新区开展合作,将禄丰片区打造成为滇中新区西部拓展区。重点培育冶金、新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硅产业基地、中国绿色钛谷、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大健康产业新城,形成流动经济产业链和流动经济产业集群,畅通禄丰市与其它区域之间的各类要素流动,打造成为楚雄州流动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区。

二、四带

昆楚流动经济带。依托杭瑞高速、昆楚大复线、昆楚大高铁和滇中城际铁路等综合交通网,按照“主动接轨昆明、融入滇中、辐射滇西”的发展要求,发挥对内融合“1+4+1”半小时核心经济圈和禄武产业新区,内联楚雄、禄丰、牟定、姚安、南华,外引昆明、大理,延伸至丽江,强化东西发展轴沿线建设,强化辐射带动作用,把综合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以楚雄、禄丰2个工业园区为平台,盘活州内流动经济要素,加强州内各要素间的流动,形成州内流动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带。

永双流动经济带。依托已建成的成昆动车、楚姚高速,在建的弥楚、永金、永姚和规划建设大攀、楚景、姚南(姚安—南华—南涧)高速公路等交通干道,发挥对内融合永仁、大姚、姚安、南华、牟定、楚雄、双柏7个县域发展,北向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攀西经济区,南向跨州出境的内外开放功能,强化沿线县城和中心镇支撑能力,使要素串珠成链,联动发展,成为州域纵贯南北、双向开放、错位发展的流动经济发展带。

永武流动经济带。依托已建成的京昆高速公路、成昆动车和拟建的成昆高铁及金沙江水运等综合交通网络,发挥对内融合永仁、元谋、武定三个县域发展,对外连接昆明、攀西经济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双向融入开放发展功能。以永仁、元谋、武定县域经济为支撑,沿线乡镇为重要节点,协调联动州内各县城发展,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州内融合发展,强化与沿线县城及州内其它县城间的各类要素流动与聚集,形成“两头融入、两头开放、两头承接”的流动经济带。

武易流动经济带。抓住滇中城市群和滇中新区建设机遇,加速融入滇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依托武(定)易(门)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滇中外环线综合交通网络,以多重联动融入国家和省的经济走廊和滇中城市群发展为战略取向,推进武定至会理高速公路建设,构建禄(劝)武(定)易(门)南北大通道,以武定县城、禄丰城市和禄武产业新区为支点,沿线乡镇为节点,积极推进与四川攀枝花、会理,昆明禄劝、安宁和玉溪易门合作发展,沿带布局绿色石化、新材料与先进装备制造、旅游文化等重点产业,打造楚雄州率先融入滇中城市群发展、产城融合发展的流动经济示范带。

三、三群

楚北城镇群。抢抓长江经济带和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建设机遇,依托已建成的京昆、楚姚高速,在建的永姚高速和规划建设的大攀、永金、牟元、元大等高速公路,以及正在规划的滇中城际铁路环线(永仁—大姚—姚安—楚雄)形成的便捷综合交通网络,以元谋、永仁、大姚3个县城为核心,以元谋县黄瓜园镇、江边乡、老城乡,永仁县莲池乡、永兴乡,大姚县六苴镇、石羊镇为支撑,充分发挥3县地处金沙江中部、内引成渝经济区连通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优势,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着力加强与州内其它县城之间的资本、信息、技术、物流、人才等要素流动,促进各资源要素的流量和增量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州内流动经济的北部增长极。

楚东城镇群。依托连接禄丰、武定两县市及周边已建成、在建、拟建的综合交通系统,以禄丰、武定县城为核心,以禄丰市广通、勤丰、碧城、仁兴、土官、和平和武定高桥、猫街、插甸等小城镇为支撑,以禄武产业新区为要素集聚平台,充分发挥禄丰、武定东东接昆明、北连金沙江经济带的独特区位优势,依托禄丰和武定2个省级工业园区,联合州内其它县城,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冶金及新材料、石化、先进装备制造、旅游文化、现代物流等产业,促进州内各种要素流动,形成流动经济的东部增长极。

楚中城镇群。以楚雄市为中心,以姚安、牟定、南华、双柏四个县城为支撑,以楚雄市东瓜镇、吕合镇、东华镇、子午镇、苍岭镇、中山镇,姚安县光禄镇、前场镇、弥兴镇,牟定县新桥镇、江坡镇、安乐乡,南华县沙桥镇、五街镇、马街镇,双柏县大庄镇、鄂嘉镇、大麦地镇为节点,充分发挥楚中城镇群西接滇西地区,南连滇西南地区,处于昆瑞经济带融入滇中带动滇西开放发展的核心区,云南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的外向型优势产业基地的区位优势,依托楚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强与州内其它县城间的各类要素流动,以楚雄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姚安、牟定、南华、双柏,形成州内流动经济的中部增长极。

四、极辐射多三角

5楚雄州内极辐射、多三角流动经济图

极辐射。以楚雄市为全州辐射极,元谋、禄丰为区域辐射极,以及永仁、大姚、姚安、南华、双柏、牟定、武定等为地区辐射极,通过不同层级的辐射极之间的联动,形成州内流动经济圈。充分发挥楚雄市作为全州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人员等要素集聚、辐射和整合能力,用足用好区位、科教、文化等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打造要素集聚中心,巩固楚雄市地理经济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元谋、禄丰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优势,推动楚雄市、禄丰市和元谋县联动发展,形成对全州要素流动与配置的“极辐射”,不断深化州内区域合作,增强全州的要素集聚和自由流动的能力,发挥楚雄州“极辐射”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要素相互开放、相互支撑,协同联动、互补融合的云南流动经济新高地。

多三角。由“楚雄、禄丰、元谋”组成中三角,永仁、大姚、姚安、南华、双柏、牟定、武定等分别与楚雄、禄丰和元谋组成多个“边三角”,形成要素自由流动的州域流动经济网络。通过以“多三角”为主体要素流动体系,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力度,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强“中三角”、优“边三角”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各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与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破解部门分割、力量分散、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促进要素的内外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通过积极打造有效支撑规模要素流动的载体和平台,推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高端化、国际化要素资源高效整合,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促进产业变革和商业、服务、管理等模式创新,形成“要素流动无障碍、要素流动有平台、要素流动数字化”的“多三角”流动经济网络。

第四章重点任务

根据楚雄州发展优势和特点,围绕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和人流六大流动经济领域,重点推动物流体系、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加快金融服务、信息化、科技创新和文化旅游业发展,促进人员流动,努力实现区域内“多流合一”和“高效整合”,打造流动经济楚雄样板。

第一节强化枢纽作用,提升流动经济运作力

加快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各类要素畅通流动,推动流动经济加快发展。

一、高质量建设物流基础设施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完善提升公路交通网,推进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和“互联互通”工程,积极推进弥楚、大攀、永大、楚雄东南绕、牟元、元大、姚南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形成“五纵、五横、七出州、两出省”高速公路网。推进铁路“补网提速”工程,加快昆楚大高铁、新成昆高铁、玉楚铁路、楚雄至临沧(中缅铁路清水河通道)、中老泰铁路联络线(永仁—楚雄—元江)等项目前期工作,构建“一环六射”铁路网,努力将楚雄建设成为连接泛亚铁路东、中、西线的重要交汇枢纽,我国连接东南亚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推进楚雄机场建设,实现楚雄机场建设零突破。支持金沙江中下游黄金水道建设,配合我省推进金沙江中下游航道建设。

专栏5交通枢纽工程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楚雄永仁至大姚、楚雄市东南绕城、牟定至元谋、姚安至南华、大理至攀枝花、楚雄至景东、元谋至大姚、双柏至元江、武定至禄丰至双柏等高速公路建设。

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推进玉溪至楚雄、楚雄至临沧(中缅铁路清水河通道)、昆楚大高铁、新成昆高铁、中老泰铁路联络线(永仁—楚雄—元江)、玉溪至楚雄城际铁路、楚雄至景东至普洱、楚雄至武定至会理等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金沙江中下游黄金水道建设,实施元谋港、大姚湾碧、永仁永兴、武定新民和白马口等码头建设。

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启动楚雄民用机场建设;加快推进元谋、永仁、武定等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

积极参与构建国际大通道。推动楚雄州积极参与构建国际运输大通道,建设成为现代重要物流中心、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全国性重要交通枢纽。坚持西出滇西达印缅,南接“两廊”出“两洋”的国际区域合作发展方向,持续推进联通滇西7州市国家级口岸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接玉溪、普洱、红河、文山、临沧、西双版纳地区面向东南亚开放发展,融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对接滇西及滇西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发展。

专栏6大国际综合交通经济走廊建设工程

孟中印缅国际综合交通经济走廊。依托昆楚大、楚景高速和中缅铁路清水河通道(楚雄至临沧铁路)、昆楚大高铁等运输通道,形成连接仰光、皎漂、达卡、加尔各答等重要节点城市的“人字形”国际综合交通经济走廊。

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综合交通经济走廊。依托双元高速、玉楚高速和弥楚高速、弥玉城际铁路、中老泰铁路联络线(永仁—楚雄—元江)等运输通道,形成连接河内、万象、曼谷等重要节点城市的国际综合交通经济走廊。

加快建设大数据枢纽。高水平打造全省重要的信息通信节点、数据中心,逐步推进数字信息港和大数据枢纽建设。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大数据在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提升大数据服务和应用能力。加快大数据与烟草、冶金两大支柱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探索生产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新机制,支持鼓励运营商、龙头生产企业、地区高校共同搭建区域、行业云平台,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新业态,促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力争5G网络运用实现新突破,把我州建成云南省“云上云”特色行动示范区、滇中城市经济圈信息化融合示范区、产业升级转型数字信息港。

专栏7大数据枢纽工程

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推进5G基站规划建设、宽带网络建设、网络架构优化、IPv6规模部署、网络服务提升、公共区域开放等重点任务。

信息资源库建设工程:打造覆盖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技、交通、水利、农业、土地、环境监测、统计、气象和自然资源的信息资源库,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主动开放数据,推动旅游、健康、社保、就业、社会信用、质量、税务、金融、保险、企业登记等领域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大数据应用建设工程:打造“政务云”“民生云”“产业云”“教育云”等大数据应用,加快推进信息开放共享,提高信息网络安全保障水平。

着力构建物流枢纽。全面对接云南省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统筹推进“核心—特色—支撑”的“345”物流枢纽空间布局建设,促进全州各级物流节点协调发展。加强物流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补齐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加强与国家物流枢纽间业务对接,发挥物流枢纽引领带动作用和规模效应,建设服务滇中乃至全省、辐射川渝地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物流枢纽。

专栏8物流枢纽建设工程

物流枢纽空间布局建设工程:着力推进楚雄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陆港型三个核心物流枢纽建设;打造元谋高原特色农产品物流园区、永攀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武定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南华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等四个特色节点;围绕地区特色产业,构建大姚综合服务型物流中心、姚安高原特色农产品物流中心、禄丰综合服务型物流中心、牟定综合服务型物流中心、双柏高原特色农产品物流中心等五个支撑节点。

节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改造提升一批传统物流园区(广通物流园区),布局铁路集装箱公铁联运、公路服务港等项目,建设现代物流枢纽;建设一批适用于区域生产配套的物流枢纽场站(禄丰勤丰),建设多式联运转运、装卸场站等基础设施,实现国内国际公路、铁路联运组织一体化;依托各县物流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建设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依托蔬菜、水果、核桃、野生菌等特色农产品,重点在楚雄、元谋、南华布局冷链物流中心,建设一批立体冷库、低温加工处理中心等冷链基础设施。

二、推动物流业加快发展

大力发展工业物流。加强产业园区通道建设,加快高速公路、铁路建设步伐,建设园区间高速集疏运通道,形成与周边互联互通、快速、便捷的城市配送、城际配送和农村配送有效衔接的物流体系。加快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园区物流中的应用,把智慧物流融入到楚雄州产业发展中,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和运行方式降低产业物流成本,提高产业物流效率。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业,带动楚雄州产业物流协同发展。

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技术、全程冷链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减少农产品腐损率。完善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冷库设施,购进一批先进冷藏车,降低冷链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打造高端蔬菜基地、精品花卉基地、世界级野生菌保育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促进农产品外销,形成高原特色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基于全州生物医药产业基础,积极引进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推动生物医药企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大力发展跨境物流。依托昆曼、中缅、中老等国际大通道,借助“一带一路”、云南建设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等发展契机,加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培育一批跨境物流企业,推动楚雄州跨境物流高速发展。鼓励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走出去”,建立境外物流服务网络,打造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的跨境物流企业。推进绿色果蔬、花卉等高附加值外向型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在野生菌、花卉、果蔬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更多的国际交易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实现产品外销。争取设立保税区、保税仓库,发展跨境物流服务。

大力发展电商物流。突出生态农业特色,重点支持和培育一批基础扎实、模式先进、运行良好的涉农电商企业,以农村合作社、联合社为主体,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站,解决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等问题,扩大农村消费;抓住楚雄州推进跨境电商及跨境物流的机遇,积极融入昆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发展跨境电商。

第二节促进消费升级,提升流动经济吸附力

加快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贸流通体系,促进新零售、房地产、电商等新业态加快发展,推动消费转型升级,打造流动经济新亮点。

一、加快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深度融入滇中城市群。以楚雄市主城区为核心,打造楚雄主城区发展核,联结禄丰、南华、牟定、姚安、广通,形成楚雄州综合市场带。推动禄丰与武定市场合作发展,与禄劝、安宁、易门市场联动,畅通楚雄州与滇中城市的经济循环。以武定、元谋、永仁、大姚市场为支撑,发展高原特色农产品市场。依托楚雄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南华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构建楚中市场集群;依托楚攀枝物流园区、花卉交易中心等,打造以现代物流、绿色食品、特色果蔬等为主导的楚北市场集群;以禄丰、武定工业园区、勤丰物流园区等为依托,打造为制造业提供生产资料的楚东市场集群。推进大滇西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构建面向游客,提供景点商业服务及旅游咨询的旅游市场集群。

打造现代商圈。实施商圈消费引领工程,推动楚雄市主城区商圈功能结构调整,打造一批面向省内、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旅游购物与购物旅游功能融合的载体,在全州各县市培育一批体验式智慧化示范商圈。优化商业空间布局,打造以楚雄市商业中心为主体,各县商业中心为补充的商业体系。深化品质消费、品牌消费、时尚消费集聚,建设改造一批绿色商场、城市商圈、城市综合体,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名品展示发布中心。

专栏1现代商圈改造及建设工程

以楚雄市主城区兆顺“第一城”商圈为主,牟定县批发商圈中心、南华县零售商圈中心、双柏县零售商圈中心、禄丰市零售商圈中心、元谋县批发及零售商圈中心、楚雄市西部零售商圈中心、武定县批发商圈中心等为辅,改造及建设一批现代化智慧商圈。

打造特色商业街区。突出各特色商业街的文化特色、产业特色和人文特色,增强特色商业街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打造以彝人古镇为代表的主题鲜明、功能齐备的特色商业街区,满足居民和外来人口个性化、差异化、专业化等特色消费需求。引导特色商业街区业态调整优化,制定特色商业街区产业引进目录,突出文化内涵和时尚特色,优先引进符合街区产业特色的企业和项目。积极引进知名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店铺和特色产品,丰富经营业态。

专栏2特色商业街区改造工程

楚雄彝人美食文化街、姚安荷城美食一条街、南华咪依噜美食一条街、禄丰金山镇餐饮美食文化一条街、禄丰中村五台山露营美食谷、楚雄姚安·云南民族服饰城、禄丰广通美食文化街。

打造智能消费体验中心。推进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完善居民消费环境。充分利用楚雄州区位优势及各类资源要素,搭建智能消费新平台,打造O2O跨境电商居民消费体验中心、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向境外客商和消费者提供购物指南、消费热线、免税商店、多语种服务等国际化消费服务,提升境外商品和服务消费便利度,促进消费回流。

建设现代市场。推动传统商品交易市场提升改造,以“互联网+”对传统企业和传统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支持市场功能向集成交易、金融、物流、数据等服务拓展,增强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等功能,打造一批高能级、强辐射的现代市场和平台。支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线上线下结合、业态高端、形式多样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形成面向滇西,辐射周边的区域性采购交易中心。做到把以人才、物流、资金流为主体的批发市场逐步改造成为以信息流为主体的交易市场。发挥“中国冬早蔬菜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彝药之乡”“世界野生菌王国”等品牌优势,建设区域特色产品交易中心和博览会展中心,加快构建区域特色商品交易市场,掌握特色产品定价权,增强国际影响力。

专栏3市场节点体系布局工程

加快布局以楚雄综合大市场为核心,打造楚雄综合市场带、重化工业市场带、高原特色农产品市场带,推动楚中市场集群、楚北市场集群、楚东市场集群、旅游市场集群协同发展。建设西南核桃特色交易市场、全国早冬蔬菜特色批发中心、牟定腐乳特色市场、全国野生菌特色加工与交易市场、楚雄州小商品综合贸易特色市场、楚雄石化产品特色交易中心等。

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国家战略,全面加强与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各类开发开放平台的联动发展,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积极申建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楚雄片区(试点),增强开放协同叠加效应,支撑楚雄州流动经济加快发展。

专栏4贸易试验区建设工程

申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工程: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楚雄实际,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自贸区发展思路,加快推动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楚雄片区(试点)建设。

贸易便利化工程:推广实施“跨境电商监管新模式”“区内企业货物流转自行运输”等举措,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为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楚雄片区(试点)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二、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

新零售。大力发展零售新业态、新模式,引导实体零售企业加强移动互联网、5G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对商品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实现线下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动和深度融合,拓展智能化、网络化全渠道布局。积极推进连锁经营,推动传统市场商品经营结构和业态调整,发展品牌化、专业化、特色化经营,形成品牌专卖、系列专卖、特种商品专卖的连锁经营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专业性较强的家电、食品、建材等专业连锁超市,合理布局大型综合超市。加快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高商品配送能力。适应网络购物发展趋势,鼓励传统零售企业建立网上销售平台,以网上销售促进门店销售。规范发展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加快推动智慧零售市场建设,通过促进产品零售市场与互联网相融合,形成“电商平台+互联网+传统零售商”的综合智慧零售市场。鼓励零售与文化、创意、旅游、会展、体育、美食等融合发展,实现跨行业联动,做精做深体验消费。

总部经济。充分发挥总部经济吸引和配置国际高端资源及先进生产性服务业资源的作用,加快推进“总部楚雄”建设,进一步提升楚雄州的影响范围和发展能级,提升全州的优质要素吸附力和流动性。全力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到楚雄设立区域性总部,鼓励企业建设区域性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等,加快培育本土成长型总部企业,鼓励企业“分改子、子升总、总升级”,促进“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高成长型企业向总部企业方向发展。

跨境电商。进一步完善楚雄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跨境电商大数据、防伪溯源监管、中小企业服务、跨境电商金融服务等系列平台,实现与电子口岸数据互通。支持传统商业企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互联网+跨境电商物流”。引导本土企业建设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储,开展跨境贸易,支持企业加强与国际知名船运公司、铁路货运公司、货代公司的合作,扩大国际物流运输体系的业务范围,有效支撑跨境电商发展。

房地产。进一步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科学精准调整住房和用地供应规模、结构、时序,解决区域性结构、产品结构、供应体系失衡等问题,切实满足群众住房需求,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开发布局,引导房地产市场合理有序发展。优化审批程序,大力引进省内外知名房地产企业入驻楚雄,引导房地产企业开发高品质住宅小区,促进房地产业优化升级。围绕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积极培育养老地产、旅游地产、康养地产等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不断增强房地产发展的市场活力,促进来自滇中乃至全国的资源要素在州内聚集与流动。

塑造国际展销品牌。巩固升级区域性会展品牌,拓展投资促进、贸易合作、外交服务平台功能。坚持“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助推产业、示范带动”原则,积极参与以创意云南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会展,带动楚雄州彝绣、彝族文化、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深入挖掘楚雄州区域特色,整合旅游和文化资源,培育和支持楚雄火把节、彝族年、自治州成立纪念日等品牌节庆活动。依托交通区位、消费市场、服务环境等优势,积极策划创办马拉松、徒步大会、彩色跑、音乐节等文化娱乐活动和体育赛事。加强与国内外会展发达地区、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等国内外知名会展机构及企业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各类知名品牌会展在楚举办。

三节 打造流量平台,提升流动经济控制力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平台,提升信息服务水平,推动数据赋能,促进流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大数据枢纽建设

完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聚焦4G补短板、千兆宽带、5G网络覆盖等重点,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持续推进互联网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结合优化和承载能力扩容,加快数字乡村、智慧城市、“宽带楚雄”、老旧小区光纤网络改造等,实现网络信息服务全域覆盖。将5G基站站址、机房及管线、电力等配套设施纳入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分步分层推进5G商用部署,逐步实现城区、园区、重点乡镇、交通主干道区域的基站全覆盖。面向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应急等应用领域,打造覆盖范围广、网络质量优、业务体验佳的5G精品网络。持续推进骨干网IPv6改造,加快专用通道建设,夯实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提升面向南亚东南亚跨境通信传输能力。

推动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电信运营商、专业CDN服务商,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CDN网络,逐步扩大CDN网络覆盖范围。建设“楚雄云”平台,为楚雄州政务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大数据量、高并发、快速响应的云计算、云存储、云管控、云安全、备份云等云服务。根据云南省“公共云”建设要求,推进宏观经济、人口、法人、自然资源、电子证照“五朵云”和主题库建设。构建“上联省级,下接市县,横向联通州级部门”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建设人工智能、区块链、视频共享、容器引擎等专项服务平台,支持政务云上应用开发高效智能。加强数据库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云计算数据中心服务商来楚落地发展,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数据中心,打造数据中心集聚区,提供信息数据加工、海量数据处理、业务流程规范、数表模型分析、智能决策、预测分析等专业服务,推动数据资源流动和价值再造。积极扩展现有数据中心规模,引进一批云平台、灾备中心等业务建设。

推进区块链产业园区建设。依托楚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设区块链产业园区,积极引进国内区块链研发领域知名企业建立研发中心、项目中心、数据中心、算力中心,建立行业区块链、私有区块链。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协同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积极拓展区块链应用场景,加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商贸、政务、民生、智能制造、物流、能源等重点行业的应用,对产品交易、资金流等进行精准监控,推动公共资源一体化管理。

二、推动信息平台建设

搭建供应链协同平台。完善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供应链体系,推动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物流,促进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支持建设“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供应链与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加快培育一批协同研发、众包设计、智慧仓储、融资租赁及金融服务等供应链协同平台,增强经济辐射能级,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流动经济产业体系。

专栏9供应链培育工程

重点产业园区供应链平台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楚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禄丰、武定两个省级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大姚、南华、牟定、永仁、双柏、元谋、姚安7个产业园区优化提升工程。

智慧供应链建设工程:利用“互联网+”解决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等问题。依托“5G”工程,建设覆盖全州工农业产品供销大数据平台,打通电商、实体店、消费者共享的供应链,形成一体化管理。

搭建生活性服务平台。精准把握消费者多样化需求,聚焦垂直细分生活服务领域,开发面向智慧医疗、健康养生、智慧养老、在线旅游、远程教育、家政服务、数字文娱、智慧消费等生活服务平台。推动传统生活服务业升级再造,瞄准高端市场发展高端服务业,紧盯消费新需求、新热点、新模式,大力发展定制服务、定制消费,满足大众个性化、精准化、精细化、精品化生活服务需求。

专栏10生活性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智慧医疗推进覆盖州—县市—乡镇—村(社区)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与云南省其他州市级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通过建设楚雄州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在行业治理、公共卫生、临床科研、医疗服务、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应用,推进网上预约分诊、远程医疗、医学影像和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等便民惠民服务。

健康养生。加快挖掘开发养生文化、养生服务、休闲旅游等健康养生产品,打造健康养生品牌,培育成全州经济的增长点。到2025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融合性高的健康养生产业体系。

智慧教育。加快推进“三高两全一大”教育信息化2.0建设,全面提升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依托楚雄教育云平台,完成40万名中小学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依托云计算完善教育装备效益监测体系建设,全面实施教学实验设施和多媒体教室应用效益监测,提升教育装备应用效益。

在线旅游。以“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为抓手,综合利用旅游、交通、工商、商务等行业部门信息资源,加大旅游信息实时监控、舆情分析与管理保障,促进旅游服务的全面性、精准性与高效性,有效提升楚雄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世界恐龙谷、彝人古镇、光禄古镇等A级旅游景区为试点,加快推进智慧景区建设,逐渐完善景区名片编制、AI识景和指引标识铺设、旅游厕所及景区停车场的定位上线等景区智能化建设工作。

智慧消费。鼓励各大型购物中心安装数据传感器,通过数据传输实现消费者行为可视化。助力实体商业及品牌连锁采集消费数据,运用数据分析提升服务质量,从传统的广告营销、粗放式运营逐渐向精准营销及精细化运营转型。

搭建商品交易和服务贸易平台。依托楚雄州作为全国彝药研发生产基地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推动传统商品市场向“批零兼营、线上线下融合、商品和资本结合”等多功能复合型专业市场转型发展。加快企业管理、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会议及展览等重点商务服务领域平台发展。聚焦特色农产品、生物制药等重点产业如领域,探索搭建商品现货交易平台。

专栏11商品流通信息化建设工程

加快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产品流通领域应用,发展“互联网+产品流通”,促进各类产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推进“互联网+药品流通”发展,促进市场主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满足居民安全便捷用药需求。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产品流通”,构建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产品流通大数据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粮油、食品、中药材等农产品流通体系。

搭建跨境电商平台。依托楚雄区位优势,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集聚外贸企业、国际物流、跨境金融及相关专业服务企业,形成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探索构建汇集生产、产品质量检验、交易、通关、物流、支付、结算及评价等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出口地以泰国、缅甸、老挝、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为主,融合高原特色农业、先进装备制造、旅游文化、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等重点产业的跨境电商平台,将楚雄州建设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

专栏12电商培育工程

绿色食品+电商物流工程: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等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促进传统商业转型和线上线下融合,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使绿色蔬菜、优质水果、特色畜禽以及野生菌、大姚核桃等绿色食品走出去,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

高原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工程:以楚雄市电商物流园区为中心、以牟定县、南华县、元谋县、大姚县、武定县、双柏县为副中心,建设统筹覆盖全州的农副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搭建专业化服务平台。引导平台企业开放共享实验平台、科研成果、专业设备等创新资源,促进新兴企业高速发展、传统企业转型发展。搭建人才、资本、资源、行业服务等专业化平台,开展人才交流、投融资对接、信息资源交互及咨询培训、营销推广、展览展示、品牌发布等服务,凸显“平台+服务”价值,实现从“被配置”到“主动配置”的转变,增强专业服务平台的吸附力和整合力。

四节 完善金融体系,提升流动经济承载力

加快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内部、跨区域资金流动,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构建科技金融体系

打造高联动性、高协调性的科技金融体系,精心构建良好的科技和金融融合工作机制和政策环境。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科技金融专项资金项目。成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整合科技、金融、服务,用活金融科技开放平台,提升资金流通效率。引导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等资本投资高质量科创平台,探索私募债、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科技金融产品,建立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评级授信等机制,培育和发展担保机构,建立融资担保平台,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形成“银行+政府+担保+保险+创投+科技服务中介”统一结合的科技金融体系。加快推进金融高科技产业园等载体建设,促进企业集聚发展,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打破部门职能边界,推动各类数据资源共享,促进金融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惠及市场主体,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供应链金融体系

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增强资金流系统流动、开放流动、循环流动能力,实现资金要素价值增值和要素流动核心区域的经济能量倍增。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培育壮大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支持通用航空、航空制造与维修、航空物流等临空产业发展,推动国际贸易、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模式深入对接跨境产业链,促进各类流量要素在楚雄州各产业供应链上的融合对接,实现价值增值。探索金融业务创新模式,加快发展互联网和移动金融架构下电子商务供应链融资,拓宽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规模,鼓励供应链企业加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平台,探索开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构建“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流合一的供应链金融体系。

三、健全消费金融体系

健全消费金融组织体系,壮大发展资金流要素市场主体。以重点企业为依托,设立消费金融新业态机构,鼓励发展消费金融结算,大力引进结算中心落户,提升跨区结算能力。创新消费金融服务模式,拓展资金流通领域,鼓励新兴金融机构开展线上自助式消费贷款等新业务,优化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服务。提升消费金融发展环境,畅通资金流通渠道,强化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规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管理,重构信息信用体系。推动传统商业银行信用卡及消费贷、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互联网消费金融等多种消费模式并行,创新消费金融服务模式,拓展资金流通领域,鼓励新兴金融机构开展线上自助式消费贷款等新业务,优化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服务。

四、完善普惠金融体系

发挥财税政策作用,完善、用好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采取引导基金、奖励基金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及社会资本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完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强化资金流量可达性。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社区、学校等人员密集地段增设网点,提升普惠金融的便利性,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建设小微金融交易中心,健全普惠金融交易市场服务能力。支持探索基金、保险、信托、众筹等新型商业模式。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打造“贷免扶补”线上平台,提升普惠金融风险担保和综合服务水平;发展“银税互动”创新服务,鼓励保险公司面向特殊群体开发专门保险产品,丰富普惠金融产品供给。运用金融科技赋能打造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用好用活各大银行推出线上“裕农通”等普惠金融服务,提升普惠金融风险担保和综合服务水平,保障农贷资金公平惠及农户,实现“全维度为中小微企业的经营赋能”。鼓励保险公司面向特殊群体开发专门保险产品,丰富普惠金融产品供给。提倡运用普惠金融精准帮扶模式,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节 强化技术支撑,提升流动经济创新力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充分激发和释放发展潜能,切实增强楚雄区域竞争力。

一、科技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等机制,支持企业实施产业技术创新项目,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按照“自主决策、先行投入”的思路,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政府以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重大产业创新项目建设。支持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企业家参与研究制定州级科技创新规划、计划、政策。持续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加强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以及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急需紧缺人才支持力度,建立完善高技术人才培引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建立科技研究、技术开发、试验发展、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分类评价标准和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二、科技开放合作

积极开展科技入楚活动,借助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技术、人才、资本、成果、平台优势,签订更多又具有科技含量的合作项目和引进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科技企业,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持续把科技入楚活动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扩大延伸范围,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最后一公里,实现楚雄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引进先进的制造技术,利用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进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发展水平。

六节升级文旅产业,提升流动经济生命力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促进人员交往交流,拉动相关行业加快发展。

一、加快推进重大旅游基础项目

抢抓国家高度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推动乡村振兴等战略机遇,大力推动州内旅游环线的内联与外融发展,全力参与全省“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深度挖掘“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中国绿孔雀之乡”世界级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侏罗纪文化旅游产业园等重大旅游文化项目建设,打造一批A级景区、高品质酒店、精品古镇、田园综合体,推出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新亮点。按照全域旅游理念和“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方向,全面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向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健康养生、观光旅游、专项旅游转型升级,打造国内知名的四季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国际知名的特色旅游文化目的地,实现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推动旅游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培育引领性文化项目

充分利用“互联网+”,积极接入“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推动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创建智慧旅游乡村。发挥远古文化、彝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实施一批文旅创意精品项目,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培育文旅产业引领性项目,策划推出一批文旅融合的新业态新产品,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吸引力强、带动力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文化综合体项目,加快建设一批功能配套、类型多样的旅游文化演艺设施,创作培育一批旅游文化演艺精品,开发一批具有影响力、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旅游演艺产品。

专栏14旅游文化建设工程

精品旅游景区建设工程:大姚彝绣文化园、牟定中国彝族左脚舞城、牟定彝和园文化旅游区、双柏中国彝族虎文化大观园、永仁中国太阳城、南华咪依噜风情谷等、彝人古镇、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禄丰世界恐龙谷、元谋人东方猿人谷。

重点乡镇和特色小镇建设工程:持续提升禄丰黑井古镇特色小镇品质,全力打造高品质特色小镇。加快重点镇发展,把鹿城镇、金山镇等43个重点镇打造成为中心镇和小城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文化创意精品工程:重点开发《太阳女》《彝乡之恋》《梅葛史诗》《彝绣云裳》等舞台演艺,《威楚鼓乐》《虎笙文化》实景演艺及《穿越侏罗纪》立体影视等民族文化演艺产品。打造七彩云南(国际)民族赛装文化节、楚雄火把节、禄丰恐龙文化节、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旅游节等节庆品牌。

三、构建跨文化交流合作平台

加大地域传统文化发掘力度,打造具有楚雄特色的民族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开放合作发展。积极开展民族服饰、语言文字、节庆文化、舞蹈等传统文化传承与交流活动,加强优秀民族文化研究,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旅游文化的底蕴和内涵,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发展特色,促进民族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与城镇建设、人民生活更加紧密结合。大力推进“旅游+”,推动旅游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增加高品质供给,满足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消费需求,推动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专项旅游等复合型旅游升级,消费结构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优化。加大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力度,加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对外展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专栏15传统文化打造与文化产业对外开放工程

持续打造“彝乡之恋”“云绣彝裳”系列文化精品,把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提升打造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丝路云裳·民族赛装文化节”。利用区位和气候优势,打造“滇中翡翠、康养福地”,搭建养生、养心、养性文化交流展示平台;围绕“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中国绿孔雀之乡”,搭建更多文创产业展示、交流、合作平台。打造“火把节”“赛装节”等节庆平台,积极参加“广交会”“南博会”“农博会”等展会,发展节庆、会展经济。

第七节夯实人力资源管理,提升流动经济整合力

坚定实施人才强州战略,持续实施农村“领头雁”“彝乡英才”等培养工程,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到楚雄就业创业,提升流动经济整合力。

一、强化人才教育培训功能

深入推动“人才兴楚”工作,加强人才培养,健全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加强与省内各大高校合作,深化产学研融合、校企合作,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长效机制。大力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南亚东南亚国家职业教育、科技研发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支持和引导职业类院校扩大办学规模,利用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培育复合型、实用性人才。打造产业技术工人交流培训中心,形成对园区急需技术工人、农民工等培训机制,促进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及农业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促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型。

专栏16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工程

州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持续推进州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选拔培养工作。

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继续实施“云岭首席技师”培养工程、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

职业技能专门化培训工程。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实现企业职工培训不少于培训总量的80%,技能劳动者总量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高达50%以上,高技能人才总量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50%以上的目标。

二、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

大力引进人才服务中介机构,重点培育和引进高端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人才测评培训等服务业态。争取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促进行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产业特色突出、服务功能完善、现代高端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群。实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动”,推动人力资源服务各业态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探索开展跨界服务模式。

三、优化人力资源协同能力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协同功能作用,构建“共助、共建、共享”的重点产业人力资源区域联动协同服务平台,切实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建立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创业就业协同联动机制,实现人才政策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产业政策相配套、与社会保障相衔接,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完善人力资源保障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工资收入分配政策,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畅通人才表达合理诉求渠道,做好人力资源保障工作。

五章保障措施

一节 完善工作机制

加强对流动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流动经济发展工作,研究流动经济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政策措施。建立推进流动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听取企业诉求和建议,及时发现、总结、推广企业创新转型的成功经验,研究解决方案实施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有关问题。设立“楚雄州推进流动经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吸纳省内外知名行业专家,开展重大问题前沿研究,为重要应用项目及工程实施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健全完善流动经济发展监管体系,营造开放包容的流动经济发展环境。

第二节加大政策支持

加大有利于规划项目实施的政策引导和应对力度。完善流动经济相关政策体系,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加快形成产业政策与财税、信贷、土地、金融等政策配合实施的机制,增强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前瞻性、有效性,发挥好政策的撬动和放大效应。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流动经济规划项目,合理安排用地。

第三节拓宽融资渠道

利用各级各类财政资金,积极创新投资方式,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流动经济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融资,鼓励物流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中短期票据、私募债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科技型企业形成动态的以“内源融资+政府扶持资金+风险投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改制上市”的“梯形融资模式”。积极践行创新发展,以大抓招商、大抓市场主体、大抓营商环境为途径撬动大融资,努力实现更高效率发展。

第四节建立统计体系

构建流动经济产业统计指标及目录,探索开展针对流动经济新领域、新业态和新模式的专项统计研究,明确统计口径,探索流动经济增加值测算方法,建立州级流动经济核心指标的定期发布机制和动态监测制度。搭建企业信息数据库,强化对各行业流动经济的统计监测和运行分析。积极探索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流动经济统计、分析、监测中的运用,适时建立流动经济统计运行监测平台。

第五节明确任务分工

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结合流动经济战略规划内容,建立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行协调的管理体制。进一步细化流动经济重点领域发展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大举措,由各牵头部门根据职能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分解下达至各县市人民政府和州直有关部门,进一步细化责任,涉及的县市和部门根据具体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责任,确保工作落地落实。

解读《楚雄州流动经济建设发展战略规划(2021—2025年)》